孔融: 不喝酒吾宁死 曹操:成全你

2020-07-17 17:31:33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0

孔融是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文才甚丰,家学渊源也十分深厚,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三字经》载有 “融四岁,能让梨”的典故,更是让他家喻户晓,成为了“别人家孩子”的代表人物。

但是乖孩子长大之后,未必还会乖巧。孔融十岁的时候,有人说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说孔融即使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也不一定有才华。小孔融听后直接抢白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用白话说就是“那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

“孔怼怼”果真名不虚传。历史上的孔融,除了文学成就,他还做了一件常人不敢为之的事情,就是怼天怼地怼领导,仗着自己文采斐然,直接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曹操battle了起来。

话说建安十二年,曹操征战四方,战乱加饥荒,粮食供给出现危机,不得不颁布禁酒令。曹操铁腕,禁酒令颁布后,朝野上下谈酒色变,都战战兢兢地依令禁酒。

偏偏孔融不信邪,他不但公开反对禁酒令,还非常高调地在家两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他常常感叹:“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高朋满座,美酒盈杯,这样的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可谓十分嚣张。

更有甚者,孔融不仅照喝不误,还盘算如何破了这个禁酒令,给当权者曹操一个难堪。

于是他挥毫泼墨,直接写了一篇气势酣畅的《与曹操论禁酒书》。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祭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翟,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哺糟歠醨,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这百余字,简直把酒送上了神坛。孔融称颂酒德,把酒的作用夸大了很多。他认为天上有酒星,地下有酒泉,都是酒应该存在的佐证。

他还认为如果没有酒,就没有尧舜等明君,就没有孔子等圣贤,就没有樊哙等名将;高祖刘邦建不了大汉王朝,景帝刘启的文景之治也实现不了。郦生因为爱饮酒,终于成为了著名说客有功于汉朝,屈原则因为不喝酒所以不被楚国所接纳。酒使明君德政如虎添翼,而今为何因政废酒?

借古人事直讽曹公,句句锋利。孔融老前辈这种捋虎须的行为,直接让他成为了曹孟德的重点不爽对象。曹操可不是一般的政客,作为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之首,曹公很给面子地回诗一首,希望“刺头”孔融能够偃旗息鼓。不过孔融没有借坡下驴,反而咄咄逼人地又写下了一篇《再论酒禁书》。

“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孔融根据曹操的回信,直接开怼。曹公言酒能亡国,酒能坏事,所以要禁止。孔融很快就找准了曹操的逻辑漏洞。历史上除了酒,徐偃王因为仁义而亡国,燕哙因为禅让而失掉了江山,鲁国因为讲究儒学而衰落,夏商因为女人而国破,那为什么不把仁义、谦让、文学、婚姻都禁了呢?禁酒不过是因为粮食短缺罢了,扯什么亡国之事。

都说看破不说破,伴君如伴虎。孔融这种揭短、打脸,外加炫技的“自杀”行为,怎么能让“奸雄”曹公容得下。

建安十三年,曹操将孔融诛杀,“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最终孔融的下场很惨,满门抄斩,暴尸闹市,不得善终。

为了喝酒这点事,闹这么大,孔融果真不是凡人。最后酒香君还是要弱弱地说一句,别跟“领导”找麻烦,无论是生活中的“当家的”,还是工作中的“管事的”。还有千万别学“孔融喝酒”,只学“孔融让梨”就够了。

田静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作者:王玮 责任编辑:田静_NBJS1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