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越喝越厚,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解?

2020-07-15 16:35:01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0

中国有句老话,叫“酒越喝越厚”,指的是喝酒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所以感情是越喝酒越深厚。可又有人说,酒肉朋友千千万,谁曾雪中送过炭?!这说来说去,都是人性那点事儿,让酒背了锅。

但不管如何,人们还是喜欢以酒会友、用酒来增进感情,因为大家普遍相信酒越喝越厚有他的道理,一是饮酒见性,喝酒是坦诚交流的一种方式;二是以酒达意,用最好的酒招待最珍贵的人。


所以,酒越喝越厚就渐渐有了两个基本的含意:一是生产力在不断进步,酒越来越醇厚,品质越高;二是越是珍贵的人,用来达意的酒就越醇厚。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酿酒科技发展史,了解下中国的酒是如何越酿越醇厚的。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君子以厚,小人以薄。”这是《礼记·曲礼》中的一段话,中国的先哲常常用酿酒的词汇来形容人的修行和艺术的创作。人的修行会伴随着社会阅历而逐渐升级,而酒的酿造技艺也在随着人们对于酒的需求升级而不断进化。

酒早于人类诞生而存在,是大自然中的微生物与粮谷、果蔬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我中华先祖对于酿酒的发现、应用和再创造,则是起源于祭祀。《黄帝内经》里记载远古时期先圣发明的汤、液、醪、醴,大抵是把粮食蒸煮之后进行原始发酵后的四个递进的物态。但最早的祭祀并不用酒,而是用天上落下来的雨水、露水,称之为“玄水”,因为以水代酒,所以又称“玄酒”。后来发现,酒的味道芬芳而浓烈,符合“明德以荐馨香”的需求,于是改用酒来作为祭品。最早是依次用“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等五种酒来祭祀,这些酒发酵简单,可以一宿而成,所以称为“事酒”。后来人们根据四季变化开始冬酿春成,发酵时间较长,酿出的酒可以储存较长时间,所以称为“昔酒”。而且发酵越充分,酿出的酒越清澈,所以比“昔酒”更好的就是“清酒”。再后来发现多酿造几次,酒的品质更好,于是有了“酎酒”。

经过夏、商、周,以及秦汉时期酿酒技术的积累和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提升酿酒品质的三个基本途径:一是延长发酵时间,二是增加发酵次数,三是增强发酵强度,即优化酒曲。从北魏的《齐民要术》、北宋的《北山酒经》,以及近现代中国酿酒技艺的总结看,基本遵从了这三个基本途径,所酿的酒,其形态呈现两个基本趋向:一是颜色越来越清亮,二是味道越来越醇厚。


中华先祖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则怀着慎终追远的心境,把由最原始的技法酿成的酒摆在祭祀最尊贵的地方,而把由最先进的技法酿成的酒摆在离人最近的地方。而在饮酒的时候,则是身份越尊贵,所饮的酒越醇厚。所以在重大的宴会上,天子只能饮最浓烈醇厚的酎酒,而王公贵族所饮的酒要依照爵位尊卑而定,家臣和奴仆则只能饮简单发酵的酒。

我们都知道,酒之味以厚为尚,酒之体以老为优。古人也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大家一致认为,以酒配德,为酒无量不及乱才是真君子。所以醇厚的美酒一定要敬献给最尊敬的人,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热情。

话说战国时期,楚宣王召集诸侯会盟,鲁恭公到得很迟,而且所带的酒很薄。楚宣王认为鲁恭公不把他放在眼里,因此怒而发兵攻打鲁国。而当时梁惠王一直想攻打赵国又害怕楚国帮忙,就趁着楚国攻打鲁国的机会,围攻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这就是“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历史典故,历史学家对其中细节有很多的猜测和演绎。其实不必在意那些细节,重点是楚宣王一定会拿酒说事儿挑鲁国的理儿。鲁国是周天子最倚重的东方宗国,鲁国国君是大公爵,在觐见天子的时候一定是喝最好的酒。而楚国地处南蛮,楚国国君是子爵,只能喝很差的酒,而且还要为大家搞服务。后来周王室衰微,楚国就不止一次问鼎中原,提升国家影响力,而羞辱鲁国是再合适不过的。于是楚国就找了这么一个恰如其分的理由发难鲁国。

当然这是《庄子》讲述的一个故事,不见于正史,且有艺术夸张的嫌疑。但它却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好酒待人见诚意,因为对方感受到了你的诚意;孬酒待人惹祸端,因为对方感受到的是你的冷漠,也就给了对方发难的机会。

所以说,酒越喝越厚,一是人们对于味蕾和口腹之欲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要求酒的味道越来越醇厚;二是饮酒见性,和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才真的会越喝越厚。

田静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作者:程万松 责任编辑:田静_NBJS1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