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三重境界,最后一重无人能及!

2018-10-01 15:47:10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0

中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酒,喜事要喝酒,丧事也喝酒,高兴了喝酒,不高兴也喝酒,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更是离不开酒。芸芸众生皆饮酒,却很少有人觉得喝酒也是个人生修炼。

马未都先生在《都嘟》中讲过,人类瘾品的最上限是香烟,其次便是酒。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思索良久,觉得不仅习武之人有这三个阶段,喝酒,也是可以用这三重境界来区分的。

第一重:见自己

这是喝酒的第一个境界,也是大多数人所停留的阶段。

处于这种境界的人深谙酒道,并且对自己喝酒的原因往往最为了解,也最能懂得用酒来愉悦自己。他们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酒鬼”、“饮客”。一周能喝上四五次酒,却又不像酒精依赖者那样疯狂,而是甚为讲究。

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便是这种境界人群的杰出代表,生活再窘迫,也少不得那两碗小酒,一碟茴香豆。

在他们看来,酒是人间珍宝,而喝酒是一种神圣的仪式,下酒菜必须有,但不能多,多了便是反客为主;酒也需适量,多了便是浪费,那些大口喝酒的人在他们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种境界的人喝酒时一般是独自一人,遁入清寂,坐在自己影子的边缘,一小杯在手,独自品酌,有一口或者无一口,想什么或者不想什么,等待着或者不等待着,悠然自得,在于内心的觉醒。或几个人凑在一起,在大雪天的屋里煮一小锅鲜鱼,或是在黑夜的烛光下摆一盘花生豆,大家用小杯装酒,慢慢品,细细饮,就这么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享受生命中难得的惬意。

第二重:见天地

在这个境界的人,以刘伶李白二人最为代表。

酒造就了刘伶这个“千古醉人”,喝酒让刘伶喝成了中国历史嬉皮士第一人,宇宙万物也不过是手中一坛酒,李白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坚信这就是在夸刘伶;而李白本身就更是一个传说,余光中在他的《寻李白》中说的清清楚楚“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酒在他们这里,便超脱出了酒本身的概念,而是幻化成天地万物。

搁在现在,就是倏忽四更,谈兴犹浓,若枕边尚有一本《雅舍随笔》未曾掩卷,这时才算接近了“致情达和”的境界,才算是初初领略了酒中雅趣,也便有了八分酒意了。

再点一支香,清一清尘污俗垢的心,暂去尘世之念,暂了虚妄之心,暂生出尘之想,进入神思的空间。而手中的那杯酒早已饮尽,空杯在握,还能闻到酒在杯中的香气,丝丝缕缕渗入心底。

酒香、檀香、心香糅成一片,而人已浮在酒香之上,这时候超越了“雅趣”的境界已是微醺了。世上万物无不可以饮:山可以饮、风可以饮、夜色可以饮、心情可以饮,万物皆是酒。

说个段子,这事儿发生在我大学舍友的身上。在那齐国故都、孔孟之乡,有一天晚上该同学的妈妈熬了一锅稀饭,该同学与其父痛饮八碗,竟醉倒于沙发之上,老六问“未饮酒,何以至此?”该同学答曰“汝不知,心有醉意,万物皆酒也。”

第三重:见众生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咏荆轲》里的话。这便可作为喝酒的第三重境界,千年前喝的酒,却余情千载,这才是喝酒的最高境界。此乃喝酒的至臻之境,我等凡人只能仰望。

在饮这杯文化之酒时,喝酒的你,属于哪个境界?


来源:酩悦

董雯玮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责任编辑:董雯玮_NGZ1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