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名酒扩张引爆“不逆袭”的行业洗牌

2014-03-11 13:42:03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0

日前,洋河股份(苏酒集团)与哈尔滨宾县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洋河将在宾县投资建设白酒灌装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预计在投产后三年内可实现销售12亿元。自去年以来,名酒企业“扩张式”发展似乎成为一种趋势。五粮液集团投资建设河北临漳白酒灌装工业园;泸州老窖同样在河北建设华北生产基地,其占地2000余亩,计划投资高达30亿元;而去年6月洋河股份已在湖北十堰收购了梨花村公司,并在当地投资建设白酒灌装生产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

相比于前几年白酒行业的扩产热潮,近期名酒企业的产能输出代表了另一种发展思路。在市场高速发展期,诸多白酒企业笃信产能就是竞争力,不断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产能过剩。换句话说,就是产能贬值、渠道滞涨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而通过既有产能、优质产能的输出,以之为载体,在降低物流等成本的同时,有效积聚了当地资源,可以实现产能的优化增值。

如何看待这种发展思路对酒业未来的影响呢?产能过剩当然并非白酒独有,后现代经济学家巴塔耶在1949年的《消耗》一书中指出,任何增长都是有限制的,在个体增长触及到极限后,就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增长的过剩能量消耗掉,保持自己不致崩溃。当年,美国“马歇尔计划”和日本制造业产能输出正是依靠产能释放,保持了本国经济系统的平衡。

美国自1948年开始对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援助达131.5亿美元,这一计划及时消化了美国自身的过剩产能,同时锁定了欧洲的后续采购方向。由于该计划把信贷援助转化为商品输出,有力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缓解国内制造业的过剩产能,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采取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投资战略,把比较劣势产业部门渐次外移。在此过程中,日本不仅形成了与投资国之间的垂直分工关系,带动本国技术和设备出口,而且通过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使其制造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向具有高附加值生产率的金属工业、化学与机械工业,形成了制造业拉动的双引擎。

由此我们不妨推测,名酒“扩张”将带来一次彻底的、不可逆的行业洗牌

其实行业洗牌这种说法已经存在多年,但以往所谓的洗牌,多是由营销模式、营销策略、市场执行力等变化而引起,改变了市场上固有的品牌格局。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来观察,这种洗牌往往是“可逆”的,企业通过自身的营销创新、品牌投入等手段,完全有可能实现强弱逆转,后来居上。

但以资本为主导的产能输出,由此带来的酒业洗牌,却是彻底改变区域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和竞争生态,构建了一条企业与目标市场、企业与当地社会之间的全新价值链条。如果说之前的市场竞争与洗牌,是对“蛋糕”的抢夺分割,那通过“产能输出+强势品牌地产化”所获得的利益,则好比阳光、空气和水源,由此带来的行业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

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在对待酒业调整的策略问题上,酒企的积极态度及对资本的有效利用将至关重要。来源:华夏酒报

张涛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