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摒弃你那些错误的葡萄酒认知吧
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消费意识的觉醒,葡萄酒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到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葡萄酒消费文化并没有像葡萄酒消费意识那样快速成长,因此,也闹出了不少尴尬!
1. 法国葡萄酒是最好的
很多消费者都以为,法国波尔多是葡萄酒的象征,而法国葡萄酒自然也是最好的。至于中国葡萄酒么,过于商业化,基本没什么太好的葡萄酒。对于其他主要葡萄酒产区的酒,例如西班牙、澳大利亚、智利,消费者基本没什么概念。
2. 拉菲是最好的葡萄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句“来一瓶82年的拉菲”成就了拉菲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拉菲也被顺理成章地认为是最好的葡萄酒。殊不知,除了拉菲古堡,还有很多优秀的顶级名庄,例如:拉图酒庄、木桐酒庄,他们的酒都曾获得过专业机构给出的满分评价。此外,正所谓“七分原料,三分酿造”,一款葡萄酒的好坏不仅和他的产地有关,更与酿酒师及年份息息相关。
3. 100元以下葡萄酒质量难保证
其实,存在这种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小编认为这与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历史不无关系。过去,普通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可度很低,而葡萄酒的主要消费群体一般为相对高端的政商群体,出于多种原因,这一消费群体反而对价格较高的葡萄酒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葡萄酒原本就是高消费的产品,如果价格太便宜,质量则难以保障。
此外,还有一部分存在这种想法的消费者很可能将酒庄酒与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概念进行了混淆。其实,随着葡萄酒日渐大众化和多元化,很多优秀葡萄酒逐渐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有很多价格不高,极具性价比的产品。
4.红葡萄酒优于其他种类的酒
可能一方面是最先接触到红葡萄酒先入为主,另一方面是红葡萄酒经常出现在高端大气的商务招待,因此,很多消费者在潜意识中都认为葡萄酒中红葡萄酒应该是最贵的,至于白葡萄酒、起泡酒嘛都要往后排。其实,葡萄酒世界中,并不能单纯因为葡萄酒的种类区分葡萄酒的好坏,尝试下各个种类的葡萄酒也是不错的选择。
5.选葡萄酒是为了选健康
这种意识在普通消费者中很常见,估计是他们很少有选择葡萄酒的理由或者习惯了,这也是中国葡萄酒消费与西方消费者存在的差异。的确,喝红酒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放松心情,而外出聚会的话,无论是婚宴还是家宴,葡萄酒都被认为是健康又优雅的选择。
6.橡木桶陈酿的酒才是好酒
可能是受到白酒的影响,也可能是受到电视剧的毒害,再加上一些商家的推波助澜,致使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橡木桶陈酿的酒就是好酒。斑驳的酒窖,整齐的橡木桶,简直是“越陈越香”,其实不然。此外,对于陈酿的时间很多消费者也存在误区,例如:在一家装修极具格调的西餐厅,当你表示希望选择一款好酒与菜搭配时,服务员很可能会自豪的向你推荐某一款酒,并告诉你这款酒经过“5年”橡木桶陈酿。这样的画面并不在少数,如果你是专业人士也许只能选择“呵呵”了,但很多消费者一定会被这样的介绍所吸引。其实,目前世界上只有少量极好年份的顶级葡萄酒会在橡木桶内陈酿最多32个月左右。
7.品鉴词汇令人莞尔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中国的消费者,举个例子,比如品鉴一款葡萄酒时,专业的品鉴师会说这款酒有莓果的味道,但如果是中国消费者则很可能说有草莓的味道,更有甚者说是龙眼的味道。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没有吃过蓝莓的人怎么可能体会到蓝莓是什么味道呢,因此,中国消费者只会用他们熟悉的香气来形容所喝到葡萄酒的味道。这也是很多专业品酒师写出来的品酒词,普通消费者根本看不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