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押宝理财 银行帮忙卖酒

2014-08-20 09:57:06 来源: 网易 举报
0

“现在银行利率太低!”面对白酒企业日趋火热的“投资理财潮”,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青稞酒”)证券事务代表赵洁日前公开回应道,“现在公司现金流充裕,购买理财产品也是基于对现金的管理,从提高收益回报等方面考虑。”

2014年7月3日,青青稞酒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过去12个月已投入5.7亿元人民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合并净资产的27.89%。

无独有偶,8月6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河股份”)公开表示,其全资子公司投资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这已是短短半年时间内,洋河股份第4次购进理财产品,总投资金额已达4亿元人民币。

此外,刚上市不久的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世缘”)也发布公告称,为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前提下,使用总额度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的暂时闲置资金,适时购买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其中利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投资的最高额度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

同时,酒鬼酒[0.00% 资金研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酒鬼酒”)亦计划投资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各大白酒企业在各类理财产品上的投资金额已接近30亿元人民币。

在白酒销售持续遇冷的“寒冬”考验下,酒企纷纷从“实业家”转型“资本家”,大量购买理财产品坐等钱生钱。

“酒企之所以热衷理财产品,是想要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介绍道,“酒企之前多是将资金存在银行,仅有一点利息进账。”

而在酒企理财的背后,“为了吸储资金,一些银行竟也转型为‘酒商’,帮着酒企去卖酒。互惠互利。”某业内人士表示。

无奈中的选择

不同于其他实业时常会面临的现金流紧张,白酒行业素来被视为“现金奶牛“。然而,在白酒销售的严冬里,保守的银行存款利率,已经无法满足各大酒企的“野心”。

早在2011年,便有数据显示,当年年报中的13家白酒公司高达478.17亿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仅带来6.5亿元人民币的利息收入,平均存款利息收益率为1.36%。

当年,白酒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已备受质疑,而直至2013年,该情景并未好转。

据2013年贵州茅台[0.82% 资金研报]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年报显示,公司252亿元人民币的货币资金中,银行存款占到237亿元人民币,但该存款利息仅为3.77亿元人民币。

同年,五粮液[-0.36% 资金研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年报亦显示,公司的银行存款总额约为257.6亿元人民币,而存款利息仅增加7.88亿元人民币。

为扭转这一状况,2014年起,各白酒企业开始大规模投入资金进军理财业,试图加强资金的集中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洋河股份官网公开资料里,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公司股东大会已授权洋河股份管理层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使用自有资金择机购买理财产品,并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和办理相关事项。投资额度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余额可以滚动使用。

“当下白酒企业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洋河股份等企业投资理财产品是一种方式,而像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这样的龙头企业,拥有更多现金流,则选择了成立财务公司。”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介绍道。

2013年年中,贵州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自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贵州省获批的第一家法人财务公司,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的第一家财务公司。

2014年5月12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与集团及下属6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财务公司已获得中国银监会四川监管局的开业批复。成为继茅台之后,第二家成立财务公司的白酒企业。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公开对媒体表示,五粮液成立财务公司,实现了企业产业与金融的有效结合。

“若处于行业发展黄金期,充裕的资金多用来扩大生产规模。不过当下白酒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业内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因此企业不会选择扩大规模。”梁铭宣说,“如此巨大的现金流,又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选择理财产品也是无奈中的合理之举。”

理财产品并非救命稻草

随着各酒企纷纷选择豪买理财产品而来的,是业界不断的质疑声。

有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钟爱的理财产品并不能够成为酒企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只是行业调整期内,企业为不能用于生产的多余资金寻找更好的渠道而已。”

据洋河股份公开的资料估算,2014年上半年,公司共投入资金4亿元人民币用以购买理财产品,以其预期的7.5%的年化收益率计算,年收益仅有3千万元左右,与洋河股份2013年146亿元之多的营收相比,显得有些“寒酸”。

中国十大策划总监、白酒销售专家肖竹青却对此表示理解,他说:“白酒企业对盲目投资、盲目扩大产能已经持谨慎态度,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方向干脆买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酒企选择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环境的改变。”梁铭宣指出,相比以往的低息存款,如今选择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在资金管理方面已有进步。”

然而,对此观点,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却有质疑,“酒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加码理财产品,问题不仅仅是对业绩的提振作用较小,关键在于存在着资金被占用影响公司转型的风险。”他提到,行业调整期内,企业资金流有缩减,投入较多资金进行理财无疑会影响其在主业上的发展。

在简爱华看来,白酒企业固然可以选择多元化的资金管理来降低经营风险,但要同时意识到,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降低经营风险、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也在分散企业各方面精力。

“白酒行业并非没有发展前景,只是当下需要调整。未来只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大众需求为主要对象,白酒行业依旧具有发展前景。”他解释道,处于调整期的白酒行业,需要各酒企付出更多精力来应对变化,因此酒企坚持主业的发展策略才是明智的。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也认同了这一看法,他指出,白酒企业投资理财产品获得更高收益固然可取,但产品结构、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调整也相当重要。

“如今行业调整期已经过去一年半之久,多数企业的业绩仍表现不佳。五粮液和泸州老窖[0.00% 资金研报]已经选择降低高端产品价格等方式来争取市场,势必会对其他企业形成竞争压力。”扈志亮介绍道,“此外几乎所有白酒企业均加码中低端白酒,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因此企业务必要通过调整措施抓住行业改变机会,尽快度过调整期。”

银行成酒企销售“左膀右臂”

尽管质疑纷至沓来,但各白酒企业似乎并未放慢投资理财产品的脚步。有业内人士透露,酒企“押宝”理财产品,其实醉翁之意还在“酒”。

“为了能够更快地卖酒,酒企与银行间的合作变得亲密无间。而它们之间的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银行给酒企抵押贷款,而是一种交易性合作。”肖竹青意味深长地感叹道,“有些酒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模式是,酒企帮银行完成理财或存款任务,银行帮助酒企完成一定数量的卖酒任务。这样的模式已经被很多家酒企效仿。”

今年年初的酒鬼酒亿元存款被盗案就公开揭示了这一酒企与银行间的生存法则。

2014年1月,酒鬼酒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11月末在中国农业银行[-0.40% 资金研报]杭州分行华丰路支行开立了户名为“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的活期结算账户,并存入1亿元人民币。其后,一名嫌疑人前后两次通过上述支行柜台转走这笔存款。

一纸公告震惊四座。钱款被盗背后,不断有人提出疑问:为何总部位于湘西的酒鬼酒要到距离湖南一千多公里的杭州开设活期结算账户并存入1亿元存款?

一位酒鬼酒的内部工作人员介绍道,酒鬼酒当时和该银行谈妥条件——“公司在该银行存入1亿元存款,但同时,该银行要帮助酒鬼酒卖掉总价值达600万元的酒,同时酒鬼酒获得银行300万元的存款利息。”

“银行本身的社会关系和资源都比较丰富,可以承诺通过推荐的方式,协助销售一定金额的白酒。现在大型白酒企业几乎都是这么操作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高端酒不好做,银行等金融机构又资金趋紧,现金流宽裕的酒厂就开始通过这种方式与银行合作,等同于变相做团购。”

针对这一现象,宝丰酒业品牌总监晋育锋表示,华东地区某大型酒企从2013年起就开始了此种做法。“这家酒企的经销商联络好当地一家银行后,该酒企就给那家银行存入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同时该银行承诺帮助酒企完成400万元至500万元人民币的白酒销售。”他解释道,“这里面和银行自身的用酒需求也有关系。比如银行要定期针对客户做一些优惠活动,回馈大客户,银行自己也有正常迎来送往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方一拍即合也能理解。”

“只要你能卖酒,我就给你存钱”,已成为时下白酒销售业一大景观。

对此,四川某银行的内部工作人员日前也公开表示,银行拉存款的任务一直很重,虽然已经针对大客户专门设计了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来帮助客户提高存款效益,但客户们的“个性化”要求还是越来越多。

“酒企现在一般都会提出,我如果把钱存到你们行,你们得帮我消化多少多少酒,把这个作为存款的附加条件。”上述工作人员介绍道,“银行本身自己就要用一部分,还有很多客户资源,也不排斥卖酒。”

来源:法治周末

张琼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