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小米”论酒忽悠了中小酒企
跨行业做酒的人屡见不鲜,跨行业论酒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近日在2014年中国酒业论坛上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抛出假如小米做酒的“三个一”的理论,只做一种酒,只赚一块钱,每年卖到一亿瓶。该理论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赞同,甚至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还呼吁酒行业应该向小米学习的倡议。笔者经过深思熟虑,却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小米论酒误导了二三线酒企的稳健发展,更误导了酒类电商的健康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在IT行业、房产行业甚至快消品行业都已然是行业巨头,在以往光环的笼罩下,只要抛出逻辑上并没有明显错误的言论,都会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会引导很多人去尝试。正如朋友酒后经常给笔者诉说,马云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震撼了他的心灵,笔者却告诉他,你如果是马云,你的话同样令人震撼。同样的话谁都会讲,但声音传播的力度大小往往是由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酒仙网从一开始准确占位空白的酒类电商市场,如今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酒类B2C平台,创始人郝鸿峰谈论电商自然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其公开观点却从“酒类电商做O2O是伪命题”变为如今的“B2C、O2O等每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是不是未来会变为“O2O是酒类电商的必经之路”呢,本文就暂不深度分析。郝鸿峰力挺“小米”论酒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小米”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而“酒类小米”的诞生也绝对会依赖于互联网,而且很可能会诞生在酒仙网,因为其目前确为国内最大的酒类电商平台;二是小米科技也是著名的投资方且名声在外,郝鸿峰挺一下这样的投资方也在情理之中。
小米的快速崛起确实令人折服,尤其是对那些兢兢业业做市场的二三线白酒企业掌门人。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每年不过是过亿的赢利而已,看到小米资产已然轻松过百亿,于是开始也研究小米,努力寻找小米模式与酒水的结合点,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逆袭之路。笔者接触过有类似想法的酒企负责人就有很多,他们不再考虑如何踏踏实实的做市场,整天一边把玩着“小米”手机,一边思考着“小米”成功的模式,近两年的时间,始终不愿意从这个“黄粱梦”中醒来。笔者不止一次的提到,如今名酒企业的创新成本太高,而模仿趋于成熟的中小酒企的新模式的动作是非常快的,加之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很快便会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而那些只是在可被迅速模仿的创意上下功夫的中小酒企吃亏颇大。
小米的成功源于互联网上的“粉丝”经济,当然与其创始人的互联网思维分不开,但小米始终还是电子产品,自然与中国特色的传统白酒有着明显差别。关于酒企“只做一种酒,只赚一块钱,每年卖一亿瓶”的想法,至少目前来看,并不现实,唯一可行的就是大部分产品通过线上就可以被预定或被销售。电商的存在确实分割了很大一部分线下零售的市场,而酒水电商的销售额与线下的销售额相比还微不足道,习惯于网络买酒的人即使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只是连年平稳的递增而已,因此“酒类小米”出现的可能性不大。酒类电商更应该去思考物流外包,提高资金投入效率产出比等问题,更应该去关注如何进一步黏连消费者,如何去做酒类电商大数据的问题,而不应该去过多的关注如何打造“酒类小米”的问题。
酒企只做一种酒,,即使是劲酒,它的每瓶的利润也绝度不是一块钱,否则进店费、陈列费、促销费以及广告费等营销费用谈何而来;单瓶酒只赚一块钱,华泽集团吴向东从去年全国秋季糖酒会后就曾提出“一元战略”,直到超级绵柔金六福的出现,也没有见“一元战略”真正落地执行;每年卖一亿瓶,估计像“老村长”这样的品牌,在线下销售肯定过一亿瓶,但人家也是通过更为传统的线下渠道来实现动销,而且“老村长”一直在为推广中高端品牌以及低端品牌提价而犯愁。综上所述,小米做酒的“三个一”的理论听起来无懈可击,但酒企要是这么做却是困难重重。
“小米”论酒,只是一种美丽的假设,前方的路,还需酒企自己踏踏实实的走,尤其是在行业深度调整期。虽然做酒的营销思维不能有“三个一”的互联网思维,但做酒的人却应该时刻有着清醒的“三个一”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来源:鲁酒网 原标题:“小米”论酒误导了谁
(本文作者马修,鲁酒网首席评论员、佳酿网专栏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