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酒缺领军品牌 有好酒无名酒成附属(二)

2013-07-18 17:50:50 来源: 网易 举报
0

东北白酒缺乏领军品牌,为推广优质粮食基地,当地政府积极招商“迎娶”外来品牌,使得当地酒企的竞争环境更为恶化。长此下去,东北白酒板块会逐渐褪去品牌特色,沦为川酒、鄂酒、苏酒、徽酒的附属品。

东北板块渐成附属

早期的东北属于酿酒行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依靠着优越的酿造环境和优质的粮食资源,东北白酒业出现了很多的白酒品牌。黑龙江的北大仓、玉泉、富裕老窖,吉林的榆树钱、洮南香、洮儿河、大泉源,辽宁的三沟、老龙口、铁刹山、凤城老窖等品牌都在东北本地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品牌建设方面,东三省的骨干品牌都已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荣誉,一些品牌甚至获得了地理标志并成为原产地保护产品。在文化打造方面,富裕老窖、大泉源、铁刹山、老龙口等白酒企业都建设了规模不等的酒文化博物馆。

而全国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仅有十几家白酒企业中,东北占两席:老龙口、大泉源。

但显然,这些还都远远不够。

东北地区白酒行业的产品档次、盈利水平、市场份额和企业的营销模式等都需要创新改进,而三沟酒业恰是东北酒企的一个缩影。

这个拥有多个系列产品以及原酒生产基地、高蛋白饲料、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和瓶盖生产厂等项目,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酒企已经无心恋战,剩下的就是想“卖一个好价钱了”。

“老大”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小兄弟们了”。

“只知道低头走路,不知道抬头看天;只担心脚下的石头,没有注意天上可能会飘落的雨雪和冰雹。这应该是目前东北本土白酒企业的通病。”研究东北白酒多年的《华夏酒报》东北事业部主任赵禹表示。在他看来,东北白酒沦落至此的原因更多地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小富即安,目光短浅是他们的宿命。”

东北白酒缺乏领军品牌,“有好酒无名酒”,缺营销,更缺战略,大多数企业过于注重眼前的得失,缺乏理想和抱负。

随着白酒行业结构的调整及白酒企业在地方经济中地位的逐渐凸显,白酒行业在很多省市区域受到了较大的重视和扶持。

贵州提出了组建“大茅台集团”战略;四川在继续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江苏的苏酒集团正在兴起;而安徽省政府正在悄然组建白酒事业局,以加强对省内企业的监管和扶持;河南的杜康也在引领着豫酒的复兴,2012年销售额将突破15亿元。

反观东北酒板块,面对外来品牌的大举入侵却是更加畏首畏尾。更为尴尬的是,因为受本土区域白酒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也片面造成了当地政府主动“走出去”———吉林省的德惠市、榆树市,黑龙江省的绥化市、肇东市等地方政府领导频繁到四川、贵州等酒业发达地区考察,吸引更多酒企来东北投资。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怪圈,本土企业不强势,为了将本地优质粮食基地向外推广,当地政府就积极招商引进外来白酒企业,外来品牌会逐渐占据了东北当地的优质市场资源。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北酒的竞争,本土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化。

长此下去,东北白酒板块会逐渐地失去自己的品牌个性和特色文化,逐渐沦为了其他区域品牌的酿酒基地和生产车间,成为川酒、鄂酒或者苏酒、徽酒的附属品。

这样的结局,北大仓、富裕老窖,洮南香、洮儿河、大泉源,三沟、老龙口、铁刹山、凤城老窖(黑龙江的玉泉、吉林的榆树钱已被华泽集团收购)等东北的名酒,你们愿意吗?

戴戴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