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国 企业做大是责任的放大

2013-03-04 15:29:47 来源: 网易 举报
0

金志国:在责任维度上,生存阶段,企业能够做到利己不损人;成长阶段,企业就要利己利人,不但考虑到利己,还要利人。当企业走向成熟的时候,就要先利人后利己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志国

“在责任维度上,生存阶段,企业能够做到利己不损人;成长阶段,企业就要利己利人,不但考虑到利己,还要利人。当企业走向成熟的时候,就要先利人后利己。”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搭建这样一种价值观体系,从一个人的价值观,到一个团队的价值观,再到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甚至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伴随着责任的逐步升级。企业做大的过程,不是资本的放大,完全是责任的放大,是价值观体系作用的放大。

打破“西西弗斯怪圈”

在荷马史诗中,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也陷入了西西弗斯式不断重复的怪圈。黄曲霉毒素、地沟油、回锅油、瘦肉精、勾兑骨汤精……每年都会有一串长长的黑名单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如今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像这个传说一样不断涌现——消失——再现。

金志国说,他有一个梦想,让推动食品安全的“西西弗斯”不再做无用功,让老百姓的生命与健康不再受问题食品的威胁,实现真正的幸福宜居生活。

用金志国的话说,这是百姓生活刚性需求,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卫生大如天。

如何实现食以“安”为先?金志国告诉记者:“靠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靠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靠的不是出了问题再去‘救火’,靠的是一个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从原料生产的田间地头到最终消费的大众餐桌,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职能时有交叉,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截然分开,分段监管体制中的部门监管边界很难清晰界定,容易造成监管空白,往往不能追根溯源将问题根本解决,这导致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责任不明,监管不力。

“对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监督和追查,应该建立一种健全的、执着的执法体系,对典型案件的追查不能浅尝辄止、止于个案。”金志国说。有媒体报道称,有的地方“瘦肉精尿检”如同走过场。这种监管体制有待理顺,责任需要进一步明晰,“追究刑责”的问责也需落实,联合调查组在查清一时一地的问题后,更要着眼于如何保证行业长远的安全。地沟油、瘦肉精事件的追查,都不能止于个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也会使法律失去惩罚的作用,让更多的问题企业因执法监管体系的漏洞而逍遥法外。

金志国认为,通过制度和法律的手段,促进严格监管、提高执法力度,让食品安全成为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敢触碰的食品安全“高压线”。全社会也要创造支持监管机构执法监督的氛围和环境,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从青啤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食品企业要采用责任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各个环节的严格监测有助于责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落实,使其成为各层级的自觉行动。

“食品安全是一个需要多元解决的难题,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在这个多元的体系中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依靠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的整体发力。政府要推动立法,强化执法的力度;企业把食品安全融入自己的文化和商业信仰;而消费者自身,也要亮目明理,向无良商家宣战,向问题食品拍砖,真正打造一个由消费者、政府、企业有机构成的、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金志国向记者介绍。

青啤赢在定力智慧

2012年1月的《哈佛商业评论》刊发了麦克格莱斯教授的研究结果,她用10年和5%的增长两个非常简单的条件,在全球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进行筛选。结果令人惊讶:只有10家公司做到了10年内每年净利增长5%,青啤正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的中国公司。两会期间,金志国为记者破解了青啤的稳定增长之谜。

“109年以来,青啤持续专注主业,为企业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最早试水国际化的青啤,更将自己视为国际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因而愈加注重靠选择智慧、定力智慧和博弈智慧来掌控全局,赢得主动权。”

结合青啤的发展路径,金志国认为,选择智慧就是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经济规律,顺势而为,在打破原有平衡中创造新的平衡。前些年青啤能够在战胜金融危机中赢得春天,靠的就是这种选择。

“青啤的赢更在于定力的智慧。”金志国指出。青啤10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做好啤酒主业,但是100年来又在不断地变革,所以才有了“一杯酒做一百年”且依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企业。

而定力智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经营理念的专业化。即把专业化能力历练成专注的商业气质是专业化的最高境界。再一个就是运营层面的专业化,它代表行业先进生产力,引领行业变革方向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供应链运营能力。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过去的十多年,面对国内外啤酒企业的激烈竞争,青啤用业绩诠释了稳定增长的含义:啤酒销量由2000年的184万千升增加到2011年的715万千升,同比增长286%;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37.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1亿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从2000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2亿元,同比增长850%;品牌价值从2000年的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2.58亿元,同比增长649%。

企业发展应避虚就实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看似跑得很慢的乌龟跑赢了兔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龟兔赛跑的故事可以给人很多启迪,假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展开一场PK,相信结果会类似龟兔赛跑,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稳定而坚持的实体经济。”在世界经济局势不明朗,中国进入到“十二五”关键之年的背景下,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稳定增长成为2012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谈到这个话题时,金志国对记者说。

众多周知,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而实体经济又是整个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积累的根本,是虚拟经济之源泉。

其实,无论是国家“十二五”开启战略转型,亦或是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的稳增长主基调,也都凸显了国家对实体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的期盼和更高的要求。

金志国指出:“作为商业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企业,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程度。与坚守实体经济相反,一些人看到做实业致富慢,增长难,‘脱实就虚’,转向投资、投机,使得国家经济有空心化之虞。对高速运行了30余年的中国制造和所支撑的中国经济来讲,迫切需要经济实体带头实践,在积累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自己的一套具有普世价值的、富有质量的稳定增长模式,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让中国成为实业强国。”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看过“哈佛”的分析报告后,表示很有感触,青啤入选世界十大稳定增长公司对中国经济而言,也颇具标志性意义: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洗礼,起码中国已有企业告别了靠投机、靠外延发展这个道路。同时也要看到,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别说在中国,即使在全球也不多见,他们的启示是,发展更需要持续,更需要理性的成熟,而不是忽高忽低,飘忽不定,而这更需像青啤这样着眼长远,着眼全球化,着眼内部系统建设,把实体经济做强做大。

金志国表示,希望通过两会,让政府给予实体经济更多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对中小规模的经济实体,也让更多的企业坚守实体经济、勇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相信“实业强则中国强”!

屠棋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