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浓香白酒生产的几个问题
在“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国家酿酒工业方针指引下,在市场经济的激励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低度白酒特别是浓香低度白酒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国家酿酒工业方针指引下,在市场经济的激励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低度白酒特别是浓香低度白酒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对低度白酒生产、科研的发展有点滴裨益,笔者在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对浓香低度白酒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探讨。
1.质量标准问题
通俗提法认为,低度白酒的质量标准应达到“低而不混、低而不淡、低而不杂”。即要求低度白酒在低温下应清彻透明无混浊物产生;好的低度白酒应做到入口不淡,不能有“水味”出现,优质低度白酒更不能有邪杂味。
关于“低而不混”的标准,业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低而不混”的低温是愈低愈好,如在-10℃、-20℃等低温下均不产生混浊现象;有的认为,按照饮用习惯、低度白酒在较低的温度(0℃至-3℃)下,能基本保持酒的透明度即可。新修订的GB/T10781.1-2006浓香白酒标准中,低度浓香白酒理化指标适当放宽,在外观与色泽中特别标注:当酒的温度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质或失光,10℃以上时应逐渐恢复正常。结合国家标准,笔者的看法趋向后者。主要考虑:一要着重感官质量标准;二要着重饮用习惯。
2.提高低度浓香型酒质量的技术措施问题
基酒质量的提高是保障“低而不淡、低而不杂”的关键,大曲、窖泥和生产工艺是构成浓香型白酒的质量基础。优质的大曲,优质的窖泥,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生产工艺是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
2.1提高窖泥质量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窖泥是生产浓香型白酒的“命根子”,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酒的好坏,应制定合理的窖泥配制方案和养护措施。
2.2以多粮为原料酿酒
多粮酿酒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原料的优势,汲取多种粮食的精华。酿酒界有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米产酒净、小麦产酒糙、糯米产酒绵之说。因为每一种粮食的化学组成成分不同,所以对微生物代谢影响很大,多粮发酵正是利用粮食间营养互补、作用互补为味觉层次上的丰富提供较为全面的物质基础,因此,用多种原粮酿酒弥补了单一原粮酿酒口味淡等一系列不足,使酿的酒酒体丰满,风格独特。
2.3中高温曲混合酿酒
大曲与酒质、酒体风格特征息息相关,大曲提供了白酒的香味成分及前驱物质,大曲的制曲温度越高,香味就越浓,高温曲>中温曲>低温曲。中高温曲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酿出的酒香气浓,并有一定的陈香。
2.4科学的工艺控制
科学的工艺控制是提高酒质的保证,如低温入窖、加大清蒸糠壳的时间、高温打量水、长期发酵、回酒发酵、适当的水分和用糠量、正确的装甑及蒸馏方法是工艺控制的关键。
2.5分级入库,合理贮存
为了控制原酒的质量,采用色谱指标与口感相结合制订原酒验收标准;原酒必须贮存半年以上才能使用,同时实行定期复评制度,确保酒质与级别的相符。
3.低度浓香白酒勾兑、调味技术问题
低度酒的勾调难度较大,必须注意主体香的含量与其它助香物质的平衡、烘托及协调关系。低度白酒的勾调,最好分数次进行,第一次是在加水以前,加浆后勾兑第二次,经过一段时间贮存后再勾调一次,这样,才能使质量更加稳定。
3.1科学的酒体设计
酒体设计是设法改变或改进酒中所含微量成分的量比关系,以达到改善品质的方法,白酒中的香和味分为三大成分,即“骨架成分”、“协调成分”、“复杂成分”,通过合理组合,保证酒质的稳定。
3.2制备多品种、多口味、高质量的调味酒和调味液
白酒中的香和味,除“骨架成分”外,重要的是“复杂成分”,复杂成分含量虽微,作用甚大。缺少这些成分,酒味淡薄,协调性差。低度酒因降度、除浊、复杂成分损失较多,故应配以高质量的调味酒或调味液才能保证其特有风格,白酒中的“复杂成分”目前许多还难以人工添加,只有依赖传统方法生产的调味酒(酱香调味酒、酯香调味酒、酸醇调味酒、陈酿调味酒等)或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调味液。
3.3注意酸酯平衡
掌握酸酯平衡是勾调成功的关键。在选择酸味调味酒进行低度白酒调酸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分子量小的酸类化合物的酸味酒,但也要顾及持久性和柔和感觉,选择一些含相对分子质量居中的酸类化合物(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的调味酒,同时注意醇在酒中的调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