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冬,绍兴正在举行黄酒冬酿仪式。因为在黄酒的传统酿造技艺中,冬天天气寒冷,最适宜酿酒,所以每到立冬这一天,绍兴就会举行盛大的开酿仪式。其实冬酿春成这个传统由来已久,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什么时间固定下来的,自古以来尚未有定论。不过北宋苏辙的一首诗,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
旧来喜与门前客,终日同为酒后狂。
老大心情今已尽,尘埃鬓发亦无光。
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
苏辙这首诗写于江西,当时受哥哥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江西筠州,做了一个酒监的小官儿,酿酒自然也就成了他日常的本职工作。
井底屠酥浸旧方。
在唐宋时期,除夕夜饮屠苏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俗。但把屠苏的方药浸润在井中,本身不是酿造屠苏酒的工艺环节,而是过去防疫疾病的一种方式,因为人们都要饮井水,所以每逢疫情爆发的时候,官府就会派人把屠苏方药浸入井中,以最快速度让所有人都能喝上防疫的药物。为什么把屠苏方药浸入井中,苏辙没有交代,或许这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习俗。
床头冬酿压琼浆。
说明北宋时期,冬酿春成的酿酒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然这个不是苏辙的个人私酿,因为北宋的酿酒业虽然发达,但酒监的职位很低,薪俸也很微薄,很难养家糊口。据说苏辙在筠州做酒监的时候,生活拮据,还要天天早上摆摊儿卖菜,经常因为蝇头小利与市井商贩争执不休。
与他哥哥苏轼的旷达不同,苏辙是真的生活在人间烟火之中。所以苏轼写信劝他一起隐退的时候,他说“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十年寒窗不容易,他表示,还可以再忍忍。
所以接下来的几句,就是触景生情,想起了年轻时候经常与朋友们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但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对酒局失去了兴趣,而且随着日渐衰老,开始反思人生,满怀济世之才,却为什么要窝在江西筠州这个地方,做一个酒监的小官吏,每日陷在蝇营狗苟的生活里?难道听哥哥的话,一起归隐家乡,不好吗?
说明苏辙此时的心态,是很矛盾的。不过开篇这两句,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却很真实地记录了江南立冬酿酒的风俗。屠苏是防病祛病的,而酒既可以消解苦寒,也可以诗酒唱和、交流感情,都是过去人们渡过漫长秋冬季节的生活必需品。而立冬这一天,绍兴举办盛大的黄酒节,也是接续了这一传统,让我们在诗酒文化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命内核的反思,对于生活品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