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今天冬至节,各种饺子配酒的图片刷屏,仿佛冬至这一天必须要吃饺子,而且吃饺子的时候最好喝上几盅小酒,这一天才过得惬意。岂不知,冬至吃饺子只是北方的习俗,而冬至这一天不光吃饺子,还有好多事儿需要做。
北方天气寒冷,“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源于张仲景的发明。张仲景用面皮包上羊肉、胡椒等可以祛寒的食材,以食为养,防止人们耳朵上生冻疮,因此又称“娇耳”。大抵因为饺子形似耳朵,所以人们只记得冬至这一天“不吃饺子冻耳朵”的老话,却鲜有人记得饺子疗病养生的起源。
不过还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却是把冬至和节气形象地连贯起来,因为在古代交通不便,自冬至起,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而远在异乡的游子开始动身返乡,而在乡的人们就开始不出远门了,等待与家人团圆了。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诗圣杜甫写过几首冬至为题的诗,其中这句就表达了他羁旅异乡而不得归的思乡之情。不过现在交通发达了,移风易俗,我们不会在这一天着急往老家赶(毕竟假期也不允许),但冬至的有些习俗我们还是可以传承一下的。
这第一项习俗当属喝羊汤。“北方饺子南方汤圆,一碗羊汤暖一冬”,上文也说到了饺子的起源,就和羊肉有关。秋冬温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顺应四季变化而做出的养生规划,而在所有的温补食材中,羊肉是最能适应华人体质的食材之一。如今在全国依然有很多地方保留秋冬之际吃羊肉的习俗,甚至江苏徐州等地还专门自设羊肉节。冬至喝羊肉汤的最大粉丝群在西南地区,这一天川渝人民摒弃了热爱的火锅,投入到温柔的羊肉汤“怀抱”。
这第二项习俗,就和全国各地的年节风俗有关。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多有祭祖、宴饮活动。冬至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在古代冬至有“亚岁”之称,“亚岁”即仅亚于“过年”。现今,很多地区仍保持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如岭南、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要过节庆贺。
第三项习俗,自然与饮酒有关啦。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冬至节气,是一个新的开始,光明越来越多,确实可喜可贺。
酒香君最想表达的其实是冬至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饱喝足打起精神,抵御冷空气的到来。年终岁尾,思乡情切,让我们以此为动力,以最佳的状态喜迎团圆佳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