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然而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会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春天也在渐渐接近尾声。
所以,同样是一丛牡丹,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一样的景致,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心情。例如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这一首《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便是这样一首既悦目,又伤春的酒诗。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
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这首诗肚松非常喜欢,篇幅短小精悍,通篇没有一个生僻字,也没有一个典故,阅读起来毫无障碍,但细细品味,又是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农历阳春三月,牡丹盛开,诗人邀约朋友们一起,在牡丹花前饮酒赋诗。这是唐代诗歌之中很常见的一种情景,因为“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所以每到阳春时节、牡丹盛开,就会相约赏花饮酒,乐此不疲。
然而到了第三句,诗人话风忽转,“但愁花有语”,虽然赏花饮酒是开心的事儿,但诗人却忽然说了这一句没来有的话。紧接着第四句,“不为老人开”,仿佛花和人成了知己,彼此欲说还休。
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矛盾?
诗人刘禹锡,这一年已经56岁,正是容易伤感时光易逝的年纪。牡丹花开时很美,但开过之后便是凋零。所以花不开,是不想惹诗人伤春。可是,诗人就是来欣赏牡丹花开的,牡丹你又怎么能如此不解风情?
然而大自然的规律,牡丹花终究是要绽开,也终究是要凋谢。就像诗人也终将老去一样,纵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却总是拗不过世事的变迁。
也是在这一年,刘禹锡写下了它非常著名的一首诗,《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23年前,玄都观的庭院里空荡荡的,诗人被贬出京;十年后回到京师,玄都观里已经种满了仙桃树,到了春天,花团锦簇,如团团红霞;可是不久,诗人又被外放;14年后再回京,故地重游,,玄都观里的仙桃树已经荡然无存,昔日游人如织的庭院,如今也已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一片荒凉。而就在这23年间,皇帝都已经换了五位,朝堂之上的勋戚权贵,更不知换了多少茬。
此时我们再读诗人的这首牡丹酒诗,回想一个春天,桃花、杏花、梨花、樱花、牡丹,又何尝不是你方开罢我登场?诗人这是在赏花,同时也是在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