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二十四节气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令,春去夏来,季节交替,这时节,往往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冬麦抽穗扬花,丰收在即,农民一边满怀着丰收的喜悦,一边又忙着播种春耕秋收的作物。此时又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春天的美,逐渐绽放到了极致,有人感到赏心悦目,有人则生出乐极生悲的隐忧。
本期肚松咪酒,就跟大家分享一首这样的酒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人到中年时写的一首诗《会稽绝句》:
年年谷雨愁春晚,况是江湖两鬓华。
欲载一樽乘兴去,不知何处有残花。
其实曾巩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特别纯粹,就是伤春。因为谷雨已经是晚春,晚春之后,必然是百花凋零。此时此刻,诗人的思绪由花及人,自嘲已经是52岁的年纪,年过半百,两鬓花白,细腻的诗人情愫,让他与即将残败的春花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下,诗人便想,不如携一樽酒,乘一只小船,去四处寻找这晚春时节,还残存有鲜花盛开的去处吧。
有人或许会解读说,此时的曾巩,担任越州、也就是今天绍兴的通判,已经是第三年。三年前,本来在京师的馆阁里做他的集贤校理,埋头整理了大量古籍,学问是相当了得,却不想因为讨论王安石新法的时候,把王安石和司马光都给得罪了,50岁这一年,不得已请求外放,做了这越州通判。
因此这首诗以“谷雨愁春晚”和“何处有残花”,来感慨自己人到中年,却命途多舛、好景不再,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如果你要是了解了曾巩任职地方时候的施政策略,你的看法或许就会改变。因为其他反对变法的人,会和新法硬扛,而曾巩却总能在施行新法的过程中,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正
比如他任越州通判的时候,越州从酒坊征收的赋税,专供衙门的办公经费。但从酒坊征来的税赋有限,不够政府开支,
于是就把不足部分分摊到了老百姓身上,并且规定了以7年为限。
但期限到了之后,官府依然从老百姓身上征收重税。曾巩了解情况以后,就迅速叫停,老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侧
后来又任职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地的知州,也多有政绩。
当然他也反对与民争利,但他总能找到平衡解决的办法。只是他寡言少语,做得多、说的少,因此他的政绩鲜为人知罢了。
如果说北宋文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物有哪些,曾巩绝对榜上有名。而苏轼也称赞他是“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而曾巩在越州施政三年,政绩斐然,又怎会徒增烦恼,做无病之呻吟呢?
所以我们读诗,知人论世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诗人笔下的诗情画意,有时候也不过是一时兴起,即景赋诗而已,不必过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