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秋糖开始,关于“酱酒遇冷”的讨论喧嚣尘上,业内外不少人认为酱酒现在只是拥有繁荣的表象,不少跟风者将会自食其果。事实到底如何?酱酒的未来走向何处?除了最热酱酒,整个白酒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近日,在西南证券投资者策略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海纳机构总经理吕咸逊从行业角度出发,就中国白酒长期发展趋势与酱酒“中场”新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论述,精彩观点受到了广大投资人的高度认可。现将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酱酒“中场”新趋势:增速放缓、分化加强
对于当下最热的酱酒品类而言,吕咸逊表示,目前酱酒已经进入了“中场”阶段,其特征是“增速放缓、分化加强”。不仅如此,吕咸逊还从行业、格局、竞争要素、发展趋势、企业情况五个方面分进行了分析。
从行业看,白酒行业的⼈口红利期已经过去,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在吕咸逊看来,由于白酒行业对价格式增长的依赖度过高,随着红利期的过去,行业会呈现四大分化,即品牌酒与白牌酒的分化、特色香型和其他香型的分化、全国性品牌和地方性品牌的分化、不同价格带之间的分化。
从格局看,吕咸逊认为酱酒一线品牌依旧集中在茅台集团,茅台将继续呈现一骑绝尘的发展态势;位于酱酒二线的习酒、郎酒、国台,在营收方面都将超过百亿;处于酱酒三线的金沙、珍酒、钓鱼台会突飞猛进;酱酒品牌新秀金酱、肆拾酒坊、衡昌烧坊、潭酒、宋代官窖等也开始起势;除此之外,丹泉、云门、武陵、华都等代表了泛产区化的新趋势。
从竞争要素来看,酱酒竞争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酱酒热风口向品牌化转化加速,代言人、媒体投放、品牌IP等成为品牌竞争的有力武器;二是品牌从轻资产运营到重资产投资转化,未来酱酒品牌的竞争仍是产量与储量之争;三是从全国化布局到战略重心市场深耕,这也就意味着酱酒品牌更多的会渠道下沉。
从发展看,酱酒全国化到全国酱酒化,酱酒高端化到酱酒大众化,吕咸逊表示这都是酱酒未来的机遇所在。与此同时,吕咸逊还强调需要关注2021-2023年酱酒的产量、储量、销量、品牌、人力等都将进入新一轮的稀缺期,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而且,酱酒将从品类风口转移到品牌竞争,品牌化将集中酱酒的销量、收入、利润,酱酒品类在逐渐分化的同时,集中化趋势也将愈发凸显。
从企业看,大部分酱酒企业都出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企业治理、运营模式、供应链管理、营销基础、技改扩建、团队建设等提出了新的考验。
而且吕咸逊认为除了加强环保管理,政策没有大的变化,这对酱酒品类的发展也影响不大。不仅如此,在吕咸逊看来,对酱酒产业加强管理将有利于产业的长期稳健发展,确保良币驱逐劣币。
来源:大家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