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雪梅

《仁商仁匠》写到现在,总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采访宋首秋的时候,他弟弟宋小春也在场。在回忆当初之时,宋首秋不自觉地抖起二郎腿,对面的宋小春也跟着抖了起来,动作频率几乎一致。
国贵酒业是这兄弟俩共同创办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很多人,能共患难,但很难共富贵,兄弟如此,夫妻如此。宋首秋、宋小春走到现在,依旧彼此扶持、信任,不止仁怀,在很多地方都不多见。
父辈兄友弟恭、彼此信任尊重的相处之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族中后辈。宋小春的儿子宋宏图和宋首秋的儿子宋洪甲,就深受影响。宋宏图说,“我和洪甲做事都有商有量。”他也很以家人相处模式为傲,“我们家族特别团结。”
团结,应该是仁怀的一个底色,不止是一个家庭,而是整个仁怀酒圈。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盘根错节的关系,如谁与谁是表亲,谁与谁是姻亲,谁与谁又是肝胆相照的朋友等等,但至少从外界看来,是能联手一致的。
宋宏图是个90后,爱踢足球,偏圆的脸型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还小些。按父辈的安排,在今后,他应该会负责家族酒企的生产技术,而宋洪甲主要负责市场营销。他说话时声音上扬,爱笑,一看就是还不曾受过人生的任何磨难。这是一个在有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心性足够单纯,也确实更适合走专业线。
仁怀的家族企业,大多都是这样的分工: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销售。从陈果和族兄陈肇松创办怀庄,到任远明的两个儿子接手远明酒业,到宋宏图、宋洪甲堂兄弟间,再到成义烧坊方镒兄弟的联手,我们都能看到仁怀家族式企业明确的内部分工。当然,兄弟间合作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宋首秋、宋小春,就是彼此对对方的负责的内容不多过问,而后辈们的合作,则可能彼此交叉,也就是宋宏图说的“有商有量”。
其实,宋首秋和弟弟宋小春创办企业之初,也是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方面面都要操心的。照此来看,仁怀年轻一辈和老一辈的成长路径,倒也无多差别。
我所见到的仁怀年轻一辈,大多谦虚、低调,对老一辈也保持着足够的尊重。当然,在新时代优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新事物更敏捷,也更能产生自己的想法。
在年轻一辈里,成义烧坊方镒兄弟比较特别,大概原因可能是方镒脸上流露出的自信和野心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没看错的话,他的身上还有一种与年纪不相符的城府。一个人,如果只有野心,会招人讨厌,但务实,且有能力的同时有野心,就有意思多了。方镒兄弟应该是这样的人。
这样的年轻人,在仁怀也不少。他们在酱酒的生产上,尊重传统工艺和酱酒的规律,但在营销上却尝试按照新的方式去经营,而这也得到了市场的回馈,以及父辈们的认可。
营销,只要思路、手段得当,是能很快见成绩的。酱酒的生产技艺,也能在父辈的口传心授中,一点点地去学习、积累。真正摆在仁怀接班人面前的问题是,他们应如何接过父辈的企业?
如今的仁怀,渐渐到了新生代接棒的时候,但老一辈依旧是主流。他们大多在父辈荫护下成长,黔酒酒业的张雨说:接班容易,一句话的事,但父辈的资源、圈子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接过的。
张雨开始在经营自己的圈子,一点一点地涉足企业事务,而荷花酒业的吴和洋也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证明自己,又或在蛰伏中不断成长。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