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治理“小作坊”没有错,但需与实际相结合!
今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均有针对“白酒小作坊”的专项治理、检测、监督行动,其中,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治理手段格外引人关注。
一方面是治理范围广,涉及原材料、生产环境、技术设备、工艺标准等多个方面;
另一方面,则是足够的“严格”,直接抛出了“禁止小作坊生产、销售白酒产品的意见”。
A
8、9月,河南省连续抛出“征求意见稿”
8月3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河南省白酒小作坊生产加工规范意见建议的公告》,并公布了《河南省白酒小作坊生产加工规范(征求意见稿)》(简称《白酒规范》)。
《白酒规范》的“目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白酒小作坊的生产加工行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白酒规范》的“要求”——白酒小作坊应取得《河南省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同时,白酒小作坊必须遵守《白酒规范》中对采购、生产、销售的相关规定。
近几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又一次”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河南省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品种目录意见建议,拟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60多类食品,包括饮料、方便面、酒类等。
需要大家注意到的是,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食品小作坊不得分装销售和接受委托加工食品,其中,酒类包括非传统固态法酿制工艺白酒;全部葡萄酒及果酒;啤酒;其他酒,但米酒(醪糟)除外;食用酒精等。”
与8月的《白酒规范》相比,这一次,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显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制态度,直接抛出了“禁止食品小作坊加工、生产多种酒类产品的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认为,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白酒小作坊、食品小作坊的管理态度的升级,有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索”,进而引发全国范围内针对白酒小作坊、食品小作坊安全生产、规范生产及销售的情况。
B
业评:严格是好事,有利整个行业!
截至目前,河南省食品监督管理对于白酒小作坊、食品小作坊生产、销售酒类产品的各种意见、规范都还在“意见征询阶段”,但已经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肯定与支持,他们认为“加强对小作坊的管理,利于整个酒水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河南省酒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辉介绍,1999年之后建立起来的白酒厂,不再颁发生产许可证,但是,仍然创办并存活了一些小作坊。
有些小作坊不仅没有生产许可证,有的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因此,这些白酒小作坊亟待规范。
因此,从遵守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很多小酒坊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
除此之外,当前时代的酒水竞争环境,也需要“小作坊”提升品质,例如:生产环境要符合卫生标准、生产设备要符合安全标准、产品要与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高度切合。
现实情况就是,所谓的“小作坊”往往不愿意有过度的升级投入,残酷的竞争过程中,非但没有让他们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反倒造成了部分“小作坊”琢磨起了“以次充好”的生产、营销方式。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针对“小作坊”的产品检验中,就发现了多款不合格的产品。
例如:9月1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近期开展“白酒小作坊”专项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样品14批次,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等。
对此,业内专家的态度是,严格没有错,生产酒水的各类“小作坊”之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即便不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仅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也应该加强治理。
但是,“一刀切”式的政策并不可取,见效快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所以,河南省有关部门表露的决心、态度值得学习,但是,治理办法还应与实际相结合。
来源:卖酒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