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发展历程
葡萄酒的工艺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展了很多年,制作工艺的复杂是最基本原因。葡萄酒技术是从域外传入至中国,最后在人们的制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后面我们所知道的葡萄酒,发展进程历经多年,最终形成规模。
1.西汉时期引进
西汉是我国葡萄酒出现的时间,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去的不仅有中国的文化,也把西域的很多文化引进我们国家,葡萄酒便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当时张骞把葡萄酒文化引进中国之后,促进了我国葡萄业的种植和葡萄酒酿制工艺的产生。
西汉时期虽然有人开始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但是葡萄酒仅限贵族饮用,平民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品尝。汉代后期,中原地区基本不再种植葡萄,只有一些偏远的边荒地区有人种植和酿造,然后向皇室进贡。
曹丕还曾写过对葡萄酒的记载:“且说葡萄,醉酒宿醒。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可以看出当时贵族对葡萄酒的特性认知十分清晰,“善醉而易醒”便是当时酿造出的葡萄酒的明显特征。
2.唐元时期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又将葡萄酒的酿造工艺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葡萄开始大量的种植,葡萄酒也不再是贵族才能够享用的珍品,平民百姓也开始参与葡萄酒的酿造,从宫廷走向民间。当时的唐代子民都可以享受到葡萄酒的美味,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诗莫过于《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也生动的刻画出了葡萄酒的美丽,是葡萄酒的一个辉煌时期。
到了元代,葡萄酒的酿造一度达到了最高峰,葡萄酒庄园便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皇室规定,祭祀或者大型活动时必须要用到葡萄酒,也是对当时葡萄酒地位的肯定。之后葡萄酒便在市场上达成交易,开始大量的制作与出售,假酒应运而生,鉴定葡萄酒真伪的方式应运而生。关于葡萄酒的交易《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记载:“山西太原府,酿造许多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这也是元代葡萄酒进行交易最有力的证据。
3.明朝的落寂
到了明朝,是酿酒业发展的新时期,酒的品种远超前朝,明朝时候曾经颁布过禁酒令,但是却一直没有抑制酒的私下交易,商家还要向政府交酒税,大大促进了白酒业的发展,相比之下,葡萄酒的境地相对尴尬,失去了优惠政策和政府的扶持,失去了光环。
在明朝时期,葡萄酒进入了一个低谷期,制作工序的繁杂,制作要求极高,在其他酒业兴起的时代,它的地位逐渐落后,明朝人顾起元曾经在《客座赘语》中表示:“喝过数十种酒,宫廷中的都尝试过,只是没有喝过葡萄酒”,这也表示了葡萄酒在明代时候并不普及。
4.清朝转折点
清朝时期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首先是葡萄的种类逐渐增多,在酿酒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二是因为海关开放,与其他国家的来往更加密切,除了清代人自己生产葡萄酒,还会从其他海外国家进口,让葡萄酒的种类也多了起来。
其中“白葡萄酒”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兴起,引进国外的酿酒工艺,在酿酒上技术上更加成熟,不再拘泥于以前的一些老方法。清朝时期的葡萄酒已经属于近代工艺,与我们现在的酿酒技术极其相似。
葡萄酒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葡萄酒的出现,人们便赋予他其它食物从来都没有得到的偏爱,作为西方文明的标志,普通机会在世界的发展历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流传进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开始。葡萄酒从出现开始就一直是酒中的贵族,它也代表了人们的身份,这也是葡萄酒能够在古代皇室中备受欢迎的原因。
1.葡萄酒影响
葡萄酒流入汉朝之后,就从历史之中传承至今,从最早的出现,到最后的普遍,有过巅峰时期,也有过落寂时期,与之相伴的是连绵不绝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它也是承载着我国在古代时候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使命。
葡萄酒进入我国的古代历史之中,便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历史中酒业文化,真实的记载了中国历史中酒业的发展和繁荣。唐元时期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到达巅峰,促进了我国古代酒业的发展,帮助促成了如今绚烂的中国酒业文化。
2.未来的发展趋势
曾经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一瓶82年的拉菲”,彻底打开了中国的红酒市场,拉菲也成为了红酒之中的佼佼者,中国人对红酒的印象用几个词语形容: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其实红酒的价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在如今的市场之中,各式红酒遍布,每年我国红酒的进口量都在逐年递增。
在未来,葡萄酒市场肯定会处于高速正常的状态,随时会处于一个爆发的时刻,从现在数据来看,葡萄酒的固定消费人群也从高端人士往年轻人中发展,老年人为了身体健康,也开始接触葡萄酒,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这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这也给葡萄酒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总结
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对葡萄酒有一种独特的热爱,这是其他酒业羡慕不来的,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制作工艺和传承文化。在以后,葡萄酒也会被越来越多所喜爱,中国酒业必将得到一个崛起的机会,来满足中国人民的巨大消费需求,也可以将更多好酒引进国内市场。
来源:酒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