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3 08:08:32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不大会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然而当他们陆续离开这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世界,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新闻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每个阅读它的人都会明白,一位时代的巨人离去了。袁隆平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的饭碗奋斗,要让每个国人吃上饭,吃饱饭,为了“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出身在战乱年代、见过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的袁隆平立誓要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关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历史过程,早已经写进了教科书,被每一代中学生熟读,在这里我们也不介意再次赘述,以期让更多人回顾这位老人伟大的一生: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
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袁隆平将研究成果和发现毫无保留的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做了报告,并将“野败”材料发送给大家,开启了全国范围的杂交水稻系统性研究;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1976年到2018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颁奖词这样描述: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为了杂交稻奔忙一辈子,到了九旬高龄也不忘“禾下乘凉梦”。为了这个梦,当别人在耄耋之年已然安享晚年时,袁隆平还在试验田时刻关心着新一代的杂交水稻成果。就在去年冬天,他还在海南的南繁基地和团队待在一起3个多月,研究海水稻。从研究杂交水稻,到把杂交稻种到沙漠和盐碱地里,袁隆平致力于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如今,从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尼日利亚的丘陵河谷地带……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帮助无数人填饱肚子。尽管袁隆平在生前就已经成为“国民偶像”,备受尊敬和爱戴,但是看过他采访视频的人都会发现,袁隆平并没有被神化,变成一个刻板的符号,他始终鲜活生动:自称“资深帅哥”,读书时自由散漫,上班后不喜欢打卡,热爱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和水煮肉片,爱吃油炸食品,爱抽烟爱喝酒。笔者曾经看过一个袁隆平的采访视频,他谈到过去曾经历过的没饭吃的艰难岁月,眼中泛起泪光。当主持人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平坚定地回答:“不可能了。”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首获丰收。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如袁隆平这样一代一代农业科学家的奋斗,中国人终于把粮食安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上。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对每个从事白酒行业的人来说,纯粮白酒成为主流,我们能在这个行业里找到自我的价值,实现财富的跃升,也要深深感谢这位奋斗一生的老人。若不是他带领的中国初代科学家团队,解决了粮食问题,我们今天能不能喝到这些美酒,或者要打一个问号。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能用于酿造白酒的农作物多为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大麦、荞麦、青稞等,在亩产不高,粮食不足的年代,纯粮酒异常奢侈。新中国刚成立时,为了节约粮食,国家提出要发展酿酒新工艺,科研单位和酒厂先后研发过木薯、红薯等酿酒的技术。但这样酿出来的酒风味和口感自然无法与纯粮酒相比。正是不断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为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奋斗,我们的小麦和水稻亩产提高了,能腾出更多土地种植酿酒用的粮食,各大酒厂才能自建优质原粮基地,从源头上保障白酒的高品质。美好的生活内涵丰富,但粮食安全了,真正美好的生活才有坚实的地基。今天,共和国痛失袁隆平院士。对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从今以后好好吃饭,绝不浪费,这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来源:糖酒快讯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责任编辑:
程杨昊_NBJS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