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天津天士力组织召开了“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项目技术鉴定会。该项目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完成,项目研究成果为酱香白酒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出席本次鉴定会的科技成果完成单位领导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总经理董建辉、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台酒业董事长闫希军,天士力控股集团总裁、国台酒业副董事长吴廼峰,国台酒业总经理张春新,中食院酿酒部主任兼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良,中食院酿酒部副主任韩兴林博士和皇甫洁博士,国台酒业常务副总经理刘金平,国台酒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长文等。
科技赋能,体验更美好的酱香
消费升级和品质生活对白酒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项目就是旨在通过对酱香型白酒饮后代谢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有机酸为酱香白酒饮后代谢的关键成分,提高白酒整体品质,促进白酒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总经理董建辉在发言时指出,酱香型白酒以其幽雅的香气、细腻的口感和健康的品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通过研究酱酒有机酸及对代谢的调控作用,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酱酒质量表达的理解和认可。国台酒业依托天士力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同时结合中食院的专业力量,必将为促进酱酒品质持续升级发挥重要价值。
闫希军主席在发言时指出,通过这个项目,从过去研究物质属性到如今研究人体适应性、代谢影响,这一举措是非常大的进步。通过科技创新,围绕酱香白酒主要风味有机酸成分与饮后代谢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和应用,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酒,并且让饮酒在科技手段面前具有趣味性,真正把健康饮酒的属性表现在喝酒的场景当中,充分调动人的情感,把喝酒变成美好的事情。
创新应用,夯实酱酒品质理论基础
鉴定会上,国台酒业技术总监卢君博士和中食院酿酒部主任兼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良代表研发团队,分别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了“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科技成果的研究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在研讨环节,各位专家领导对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表示高度认可,同时提出了宝贵建议。
孙宝国院士认为,该项目成果为酱香白酒关键有机酸风味调控技术建立,以及酱香白酒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对酱香型白酒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宋书玉理事长表示,该项目是对中国白酒发展具有前瞻性研究的课题,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断提升产业科技能力的重要工程,必将为“十四五”中国白酒产业品质提升带来强大助力。天士力作为现代中药领军企业,以科技实力为先导,有担当有战略,不断提升传统酿造业的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助力产业升级,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会议由鉴定会组织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与绿色发展处副处长李永智主持。
随后,通过质询答辩、专家讨论和专家鉴定等环节,国台酒业“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项目成果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鉴定意见指出,该技术基于白酒整体饮后自发运动神经行为、酒中乙醇代谢和神经递质水平差异性分析的动物评价模型,结合酒体微量成分分析、乙醇代谢关键酶活性分析的综合研究结果,评价研究白酒饮后代谢及其物质成因基础,可应用于不同类型酒类产品的饮用品质分析评价,并指导酒体品质提升。
该项目首次对酱香型白酒饮后代谢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有机酸为酱香白酒饮后代谢的关键成分,并对乙酸、乳酸等对酱香白酒饮后代谢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乳酸等有机酸的含量对酱香白酒饮后代谢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机酸加速了白酒中乙醇分解代谢速度。该成果为酱香白酒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项目成果,自2019年10月在国台酒业推广应用以来,主要用于国台酒业产品的酒体设计、勾调和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台酒业品质提升再次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和理论支撑,同时为中国白酒的科学发展带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