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暨第26届绍兴黄酒节期间,笔者来到了绍兴。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在这座“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不仅兰亭的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沈园的一杯愁绪,亦可感动古今。在绍兴的街头徜徉,掬一捧鉴湖水,似乎总有一缕酒香脉脉而来。
历史上的骚人墨客特别青睐绍兴酒,为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篇。走进绍兴,走进这座黄酒之都,独属于黄酒的韵味历久弥香。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黄酒有过辉煌的历史,有千古传承的美酒文化,但是时至今日,黄酒被困于一隅,略显落魄。
绍兴也是鲁迅先生的故乡,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纵观眼下黄酒企业的生存境况,生存、温饱、发展似乎也是黄酒行业的当务之急。
“抱着金碗讨饭吃”的黄酒要想破局,必须有勇气自省、有眼界开拓,守正创新方得始终。
彰显黄酒之陈,展现黄酒新芳。作为最古老的酒种,黄酒企业如何突破地域重围、破除认知藩篱、触达新的消费人群,或将成为决定黄酒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以前,黄酒属于高档消费品,价高而不可多得,除了文人骚客,权贵富户,平民百姓基本无法享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酒走进了千家万户,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却沦落到了“价不如水”的境地。古、今这种巨大的落差,着实让黄酒行业有些困惑和无奈。
虽然近几年,黄酒行业发展较为稳定,但仍面临着激烈的酒类市场竞争,其产销仍与白酒、啤酒存在较大差距,整体产业规模较小。黄酒消费虽然一直努力走出传统的江浙沪区域,但是进程较为缓慢,全国化消费有待进一步普及。黄酒消费的产品多集中与中端和普通黄酒产品,主流产品价格相比较其他酒类产品价格偏低,低价同质化竞争明显,产品结构和价格有待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的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4.6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19亿元。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0家,规模以上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73.27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26亿元。与白酒同期数据相对比,我们将直观地看到黄酒、白酒之间的巨大差距。2019年1-12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17.82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04.09亿元。
同为中国传统酒种,黄酒正湮没在白酒的巨大背影之后,黯然失色。
黄酒行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认为:“我们应该对产业有一个科学的认知,找准应变的突破点,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应该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实践塑造崭新的中国黄酒产业。首先,突破中老年消费群体为主的格局,向青年消费群体扩张。其次,突破传统的销售区域,切实从江浙沪地区为主的局地市场向全国、全世界市场拓展。再者,突破黄酒就是低端酒的市场认知误区。第四,突破固有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纵观中国酒业协会在黄酒方面的种种努力,无疑对黄酒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本届绍兴黄酒节我们也可以见到很多“升级”和创新。
今年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的主要特色是年轻化、国际范、国潮风、绍兴味。在对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的采访中,他着重介绍了在迎恩门风情水街、鲁迅故里等区域举办的绍兴黄酒嘉年华等活动,跨界融合旅游、文化、音乐、戏曲、美食等众多时尚元素,为黄酒打开了新思路。
“千年古越一座城,世界荣耀一壶酒。”黄酒的未来不应固步自封,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黄酒行业不争人先,却要争千万年的传承,博古通今,在继承与发展中持续向前。
全国首届黄酒品酒师大赛暨2020届黄酒国家级评委选拔赛也在今年的黄酒节期间举办。据悉今后行业竞赛将成为常态化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每年一行赛,五年一国赛。进而引导黄酒从业人员积极钻研业务。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石,黄酒行业正在积蓄力量。
随着《振兴黄酒五年行动宣言(2021-2025年)》的发布,集众人之力,共谋黄酒行业发展的明天即将到来。“以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主线,恪守工匠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启序黄酒产业发展新章; 以科技和品质提升为动力,坚持市场导向,推广智慧酿造,构建黄酒安全健康产品;以消费和产业升级为引领,突破地域重围,讲好美酒故事,满足美好生活更高需求。紧抓转型机遇,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高端化、年轻化、时尚化黄酒定位;坚定信心,践行使命,聚集行业力量,共同实现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振兴之路。”
黄酒行业过往辉煌,但是过去已矣,立足当下,黄酒这种古老的酒种要想重焕生机,必须谦逊地博采众长,牢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黄酒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于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黄酒企业应该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黄酒行业中,古越龙山、会稽山、上海金枫和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为行业四强。目前黄酒行业有三家上市公司。宋书玉理事长认为,头部企业更应该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推动产业不断前行。宋书玉理事长希望黄酒头部企业能够携手共进,合力突围。
黄酒的发展需要大家报团取暖,也需要各家企业各美其美,只有这样才能美美与共。
在对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东良的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古越龙山适时推出了国酿系列和不上头系列,这两款酒不仅是古越龙山产品体系中的价值标杆,也能体现古越龙山的战略聚焦点。做高端、搞科研,古越龙山的发展之道是夯实基础,通过产品创新、表达创新、渠道创新,解决黄酒在营销、饮用方面的痛点,做对行业发展有益的事情。
在对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祖康的采访中,笔者认为会稽山的发展方向与古越龙山略有不同。会稽山目前主推的“大师兰亭”是品牌主打的高端黄酒,把黄酒文化、书法艺术、时尚元素融为一体。而“会稽山1743”,这款中国高品质黄酒,瓶标以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版画形式,形象地表现了民俗技艺的延续与融合。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会稽山立足绍兴本地文化及自身品牌文化,传承千年黄酒酿造技艺,同时推陈出新,让老黄酒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在对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志明的专访中,笔者发现女儿红的发展方向可谓另辟蹊径。胡董表示,女儿红不仅要做好黄酒,还要做酱酒,做奶茶,之后还会做女儿红婚庆,女儿红寻找风口,寻找一切机会使品牌得到曝光。酒香也怕巷子深,女儿红并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为黄酒鼓与呼。
黄酒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统一的模板,无论是练好内功,还是触类旁通,只要于行业有益,于企业发展有益,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宋书玉理事长表示:“黄酒是人神共酿的开先河者,是精神文明和文化追求的典范。黄酒之美,美在智慧、美在温润、美在时尚。”黄酒要想突围,不能舍本逐末,要守住黄酒的美,守正创新,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