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代,世事更迭,江山犹在,历久弥新。
明月之下,皆是故乡,双脚之下,皆是山河。
2001年10月1日,中秋遇见国庆,家与国撞了个满怀,此后匆匆错开。19年后于2020年10月1日,终于再次得到重逢。
如今,满街会扬起红旗,满街有月饼飘香,国泰民安,阖家团圆。
且让我们举酒共祝,一杯邀明月,一杯酹山河。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轻歌慢咏过的月亮,至今仍将亘古不变的清辉洒向人间。
纵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人心之间依然有传达不尽的绵绵情意。
所以,古人选择望月怀远,对酒思人,将心中积压已久的思念收集起来,在一年中最为丰盈的金秋时节,悉数传达给远方的亲人。
而如今,思念这种抽象的情绪,已经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融入到那月轮中,十四亿颗跳动的心,都将在中秋这一时刻产生相同的律动。
我把对你的思念,放在月亮上,记得按时签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待月,举酒属客,苏子瞻思念远在他乡的兄弟,遂写出《水调歌头》这一千古名篇。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宦游在外,羁旅漂泊,白居易感叹今夕,就连看到的中秋之月,在惆怅的思绪中也总是难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边塞苦寒,征人在外,范仲淹登高望远,一片开阔的风景足以抒怀,却也不如借酒浇愁的痛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张九龄笔下,古时相爱的人们,即便是身处异地,音信难通,依然可以对月怀人,将共有的思念寄到天上,随着流转的月光传达。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毫无疑问,我们度过了艰辛的一年。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春节,很多人却因疫情而两地隔绝,一年之计的开篇格外寂寞。如今佳节将至,“中”“国”相遇,四处奔波的人们,是否能在这个再次寓意团圆的节日,取回提前寄存的幸福呢?
放眼世界,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受疫情影响取消,英国酒吧打烊时间提前,法国马赛关停大部分餐馆和酒吧,不得不说,我们这边,风景独好。
克服了最初的困难,放弃了暂时的享受,事实证明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依靠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大局观和团结意识,赢得了较为长久的稳定。
中华民族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在于我们独有的民族品格。心怀天下,自强不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中华儿女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主义精神。
佳节已至,我们不妨稍稍放松一下,接受迟来的美好祝福,阖家欢乐,国泰民安。
在这个金秋,中国人民有酒有月,有赏玩的心境,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