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南三秋桂子仍然温婉,九月的杏花村却有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意。北方的秋景浓而不艳,杏花村的酒香散落在空气中,给予了秋风无限温柔。鼓声隆隆,在朱红与明黄的色彩中,9月28日,汾酒2020庚子年封藏大典在山西大地上再次点燃了传承的火种。
有人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走近山西的时候,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能讲诉许多历史的吉光片羽。
山西有山河拱卫,黄河出壶口,下龙门,在风陵渡口转向东流;东面则依偎着太行山,这种地形被称之为“表里山河”。《左传》有言:“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山西不仅有壮阔的大山大河,还是一座丰饶的文化富矿。雁门关萦绕着历史的烽烟,云冈石窟镌刻着珍贵的过往,平遥古城讲述着时光的故事,杏花村的杏花微雨弥漫着醉人的酒香。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其中的清香千百年来未曾断绝。
几乎可以说杏花村是中国酒文化的“圣地”和“摇篮”,随着山西人的迁移及晋商的足迹,汾酒及汾酒酿造技术被带到了全国各地,衍生了各地的名酒,也奠定了今日中国白酒产业的格局。山西杏花村因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驰名,这里有6000年以上的酿酒史,1500年的成名史,1300年的蒸馏史,500年的传播史,提及汾酒大家就会想到杏花村,想到山西。
在汾酒2020庚子年封藏大典上,我们有幸走近了山西杏花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活态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看到了汾酒所践行的“敬天·爱人·传承”。
在汾酒封藏大典的祭祀酿酒先祖的仪式活动上,汾酒将农耕文明时期的民间传统祭祀文化,提炼并规范,创新定义为汾酒文化范式。大典之上,主祭李秋喜,副祭谭忠豹,带领陪祭人员缓缓上前,按照传统礼制,恭迎图腾、盥洗清洁、敬香献馨、奉粮敬酒等。仪式庄重严肃,却打破了千年的历史隔阂,实现了汾酒精神上的延续与传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汾酒封藏大典除了以传统文化为支撑,还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其中汾酒年轻员工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诗朗诵《复兴汾酒 大爱无疆》,展现了新冠疫情期间的汾酒速度、汾酒精神、汾酒力量、汾酒担当,极具感染力。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汾酒对员工的重视与培养。一线老中青三代酿酒人齐上台尊祖训,对品质做出承诺。淋漓尽致地彰显了汾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诠释了其创变和坚守的初心。
2016年,汾酒举办了第一届封藏大典。从此,这场盛典每年九月都会如期而至,如今,已然来到了第五个年头。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在致辞中表示,汾酒连续五年用盛大的封藏大典来表达对美酒佳酿的期许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且每一年的封藏都是一次创新、一次创造,乃至一次创举。汾酒不是局限于追昔溯古,而是开拓了白酒企业文化创新的视野和能力。
回望今年8月,汾酒还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对文化建设、非遗保护、文旅融合发展,进行内在本质和独特价值的提升,大力推进“活态文化”企业文化战略,让“活态文化”成为汾酒中国酒魂复兴时代的精神指引和内在动力。汾酒还把“中国酒魂、活态为魂”作为新的战略定位,通过活化、活用汾酒历史文化,不断丰富汾酒、竹叶青酒历史文化内涵,对开创文化汾酒、文化营销的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具象到行动上,汾酒更是深耕细作“活态文化”,迎接全面复兴。在“行走的汾酒”广州站,汾酒用“活态文化”讲述汾酒6000年历史,用声光影等多种体验,进一步加深加固了汾酒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链接;颐和园内,竹叶青联手传统京剧和动感现代的街舞,共同吹响了“大国底气,健康先行”的集结号;长城之巅,居庸关下,千年汾酒和长城两个“活态文化”的鲜活载体邂逅,长城精神和复兴梦想相结合,发出改革再出发的汾酒出征令。此次封藏大典亦是如此。
举办汾酒2020庚子年封藏大典,不仅可以把文化力转化为营销力,还体现了汾酒对“活态文化”的理解,展现了汾酒对天地时节的遵循,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汾酒步履不停,不断地深挖中国酒文化,三晋文化,杏花村文化,终于在文化汾酒之路上一骑绝尘。
正如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所言,汾酒的封藏,不仅代表汾酒,还彰显了白酒行业对于传统技艺的坚守,匠人精神的传承。汾酒的封藏,“藏”的也不仅是美酒、酒香,还是中国白酒6000年厚重文化的延续,成为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汾酒总经理谭忠豹也在致辞中则表示,对于汾酒而言,封藏的每一坛酒都承载了汾酒人“敬天 爱人 传承”的初心,蕴藏着汾酒人对天地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恩、对先祖的追忆和尊重。汾酒封藏的不仅是酒,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传承,是对汾酒美好未来的殷殷期盼。
见证了头锅原浆汾酒的封藏时刻,闻着杏花村氤氲的酒香,品尝着秋酿美酒,不禁被汾酒的酿制技艺与文化内涵所折服。汾酒的封藏大典封藏了岁时佳酿,封藏了山西杏花村的酒香,也封藏了文化传承,还封藏了一段关于美酒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