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富时揽A股入怀,白酒备受期待

2018-10-09 15:12:04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0

频频“饮酒”的资本市场,看中了酒业什么?


2014-2018,可谓是A股加速全球化的四年。

一方面,沪港通、深港通先后启动,为外资入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另一方面,A股先后“入摩”、“入富”,与国际资本市场建立了更强的关联。

也正是这四年,外资与白酒不断擦出新火花。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以招商中证白酒为代表的白酒指数基金暴涨,折射出白金板块的繁荣景象。

尽管过去几个月,与大盘走势一致,白酒板块几乎将年初的涨幅“吐”了出去,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白酒似乎仍是长线投资者化不开的情节。

大摩、富时揽A股入怀,白酒为什么备受期待?

近期,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分类为“次级新兴市场”,2019年6月开始生效。而早在“入富”之前,去年5月,摩根士丹利便将234只A股纳入MSCI指数,其中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五只白酒股。

足以看出,A股国际化进程步入了新的阶段。而站在酒行业的视角回望来路,恰是A股不断敞开的“胸怀”,进一步闪耀了白酒的资本光环。

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可以追溯到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002年,QFII试点正式推出,如今QFII总额度已由最初的100亿美元提升至1500亿美元。

2015年,多家QFII开始持有白酒股,从几千万元的持仓市值一路增持到数亿元。到2016年一季度,10家QFII在贵州茅台、ST水井、五粮液等白酒上市公司中跻身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如果以QFII进入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的集中程度看,白酒已经成为当时QFII布局最多的行业之一。

有人说,白酒股的投资价值被QFII利用得淋漓尽致。以瑞银为例,2017年一季度,瑞士银行增持450万股五粮液,到一季度末总计持有3000万股五粮液。如果以五粮液2017年二季度每股15元浮盈计算,整个二季度给瑞士银行带来的浮盈高达4.5亿元。

从2018半年报来看,瑞银仍跻身五粮液无限售条件普通股股东前10名,新加坡政府投资则在贵州茅台的无限售条件普通股股东前10名中出现。

除了瑞银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奥本海默基金、花旗环球、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QFII均在A股白酒股行情中尝到了甜头。

不仅是QFII,从2014年启动的互通互联试点来看,外资也在紧紧盯着白酒板块。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闸的第一周,活跃榜上的24只个股中白酒独占3只,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三只白酒股累计成交额占一周深股通成交额的8.8%。

今年2月,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洋河股份、古井贡酒纷纷进入深港通中的外资增持榜单,其中五粮液增持金额达到6.2亿,古井贡酒增持比例达到49.96%。近期来看,五粮液等白酒股仍旧频频现身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即便从234只被纳入MSCI指数的A股中来看,白酒板块同样头顶光环。五只白酒股顺利“入摩”,虽然数量上与金融、医药等板块差异明显,但19只白酒股中入围5只,这样的占比也足够亮眼了。

当我们关注外资时,是在关注怎样的白酒业态?

不知是否因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理作祟,境内投资者似乎格外关注外资的投资视角。

外资进入酒业为何受到高度关注,这里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与境内投资者相比,外资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门槛更高,或者说中国市场对海外投资者的“质量”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筛选。从2002年QFII试点推行到2014年沪港通试点开通,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QFII和RQFII几乎是外资投资中国内地股市的唯一选择。

其次,最近几年,A股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外资的活跃度和影响力提升明显。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透露,今年以来,外资净流入A股总体规模初步统计已达2300亿元。

具体来看,一方面,随着沪股通、深股通、债券通陆续开通,互联互通渠道以其投资低门槛、结算灵活、汇入汇出无限制等特点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所接纳,进一步折射出A股加速中的国际化进程。

第三,从本质而言,外资的“吸睛指数”取决于投资风格。国际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中长期投资,风格往往倾向于稳健。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后,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分析认为,沪伦两市以蓝筹为主,外资价值投资的风格偏好或逐渐引导A股市场投资趋于价值博弈,从QFII、陆股通持股行业占比分布看,“金融+消费”依旧是外资配置洼地。

尽管外资注入无法与一家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画上绝对的等号,但站在行业角度,当我们关注外资视角时,很大程度上是希望从中探寻关于对白酒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蛛丝马迹。甚至不仅是外资,尽管资本自有其盲目和非理性的成分,但我们关注当下的资本流向时,也是在关注其映照下的产业发展未来。

指数基金领涨,资本为什么戒不掉“酒瘾”?

如果问过去三年哪些A股玩家最幸福,除了QFII这些外资巨头,或许就是“英明的”白酒指数基金购买者。

根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从整个A股市场来看,过去三年行业板块分化剧烈,这一点在指数型基金的表现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消费类主题指数基金无疑是过去三年的最大赢家,其中尤以招商中证白酒单位净值涨幅最大,达到146.6%,国泰国证食品饮料、鹏华中证酒等指数基金也有90%左右的净值涨幅。

▲指数基金三年单位净值涨幅前十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报

跳出A股市场来看,即便早有水土不服的先例,酒业仍是备受资本拥抱的热土。

今年6月,绿地集团与泸州市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把“川酒”写进双方合作的显要位置。几乎在同时,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刚刚完成“茅台行”,并与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进行座谈。地产大鳄大有“饮酒”苗头。

酒业的资本吸力似乎还自带“名人效应”,甚至还饱含一定的“感性成分”。比如吴晓波在2015年推出吴酒,近来连马云都说“我可能还会去造造酒。”

众所周知,酒是一个格外讲究先天基因的产业,基于年轻化的创新之路走起来并不容易。但不仅酒行业本身在努力寻求年轻化,进入酒业的资本也已经试图抓住年轻人。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已有多家试水年轻化的酒企获得融资:

▲部分酒类企业融资表

图片来源:投资界

外资青睐、风投追捧的背后,我们看到酒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样貌。归根到底,经历了上一轮行业调整期,酒业逐渐完成了核心消费群体的换挡,民间消费、品牌角逐、结构优化等关键词透析了一个更具前景的产业蓝图,也闪耀了那些被打上成长性标签的白酒股。


来源:云酒头条

董雯玮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责任编辑:董雯玮_NGZ1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