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怒放 好戏连台——记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青花郎

2017-10-12 15:36:14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0

“实施新战略,开启郎酒黄金新十年。”——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喊出的豪迈口号,让人们看到了郎酒的战略布局,以及“升舱晋级”的雄心壮志。

今年,茅台市值屡次冲破6000亿元大关,资本市场一骑绝尘;7月15日,郎酒在其生产基地四川古蔺二郎镇举行“青花郎新战略发布会”。这两大酱香白酒品牌,都产自赤水河畔,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先生用“同河PK”一词形容青花郎对标茅台现象。业内专家认为,青花郎作为酱香型白酒的新贵,其质量、规模等不输茅台,只是品牌上尚存差距。

贵在产地

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位于东经106度,北纬28度,川南黔北,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之处,中国工农红军二渡和四渡赤水的地方,这里正是青花郎母体郎酒厂所在地。

二郎镇与茅台镇相距不过60公里,其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相似,就连日照时间、年降雨量、无霜期等也基本相同。正是赤水河谷这种冬暖夏热,少风少雨的特殊气候环境,为酿酒所需微生物的栖息与繁殖,提供了绝佳环境。

专家认为,中国最好的酱酒只能在赤水河谷300—500米海拔范围内生产出来。无论茅台或青花郎,都是不可移植、不可复制的,这两大酱酒品牌,也获得了“赤水明珠”、“赤水河姊妹花”、“赤水河项链上的两颗宝石”等赞誉。

秘在工艺

郎酒现有12万吨酱酒老酒,足以满足酱酒贮存年限周转之需。作为郎酒矩阵里的“头郎”,青花郎占尽酱香郎酒的神韵。

青花郎酿酒用水取自赤水河河心,酿酒原料糯高粱、小麦均采自川南本地,酿造经过“端午制曲,重阳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生产周期一年,基酒贮存至少五年”的全过程,历经30道工艺,165个环节始能出厂,不愧为顺天应时、匠心独运之作。

青花郎酒体老熟、风格形成的过程,恰似闭关修炼、圆满得道的一次神秘之旅,可以概括为“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从生产到出厂,青花郎要经历先大罐、后陶坛、再进天宝洞的历练,其中大罐退火去辛、陶坛生香陈化、天宝洞炉火纯青。而青花郎在装瓶后,还需贮存至少半年再推向市场,这是因为瓶身材质为陶瓷,酒体和瓶身之间还需要“磨合”过程。

现在,市场上很多消费者狂热地喜欢青花郎老酒,在饮酒中也常常强调酒的年份,甚至要看酒瓶上的出厂日期,这正是因为酱酒一年一个味,越陈越香。

名在当代

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勇秘书长所说,中国白酒和丝绸、陶瓷、茶叶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而青花郎是其中最靓丽的一张。青花郎作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其地位可溯源到茅台叫“回沙茅台”、郎酒叫“回沙郎酒”的时代。

1957年,郎酒恢复建厂。1963年,郎酒被评为四川省名酒。1984年全国第四届名酒评比,郎酒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并与茅台同时获得“中国名酒”称号,成为“中国名酒”中仅有的两大酱酒品牌,当时专家组对郎酒的评语是“酱香浓郁,醇厚净爽,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1989年第五届名酒评比,53度郎酒蝉联“中国名酒”荣誉,39度郎酒也获“中国名酒”称号。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郎酒通过中央电视台喊出了“酱香典范红花郎”、“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口号,迎来了品牌的大发展,此后,郎酒捐助地震受灾地区、冠名央视春晚,通过积极的市场竞争和广泛的公关活动名声大震,其销售额从3亿元到2011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向国家上缴税收超过100亿元。

功在健康

正所谓“酒为百药之长”,“回沙郎酒”背标里就有“通血脉,润皮肤,化瘀,散湿”的说明。科学研究成果也对“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民间说法做出佐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今年79岁的博导庄名扬先生在“赤水河论坛”上发布研究成果:适量饮用酱香型白酒有益健康。他带领研究小组经实验发现,酱香型白酒富含的四甲基吡嗪,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等多种功能,可以替代临床常用的联苯双酯,治疗肝细胞损伤。这也与庄教授的另一项试验结果吻合——爱喝酱香型白酒的人,不容易得脂肪肝。

四甲基吡嗪产生于制曲、堆积发酵过程中,并经蒸馏带入酒中。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中有“四高两长”的特征,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生产周期长、基酒贮存时间长,这使得酒体蕴含的四甲基吡嗪比其它香型的白酒更加丰富。

随着人类对酱香型酒与人体健康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酱香型酒的好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青花郎作为中国两大酱香型白酒之一,将会更加受到消费者的热爱和追捧。

(转载自《华西都市报》 记者 陈怡然)

耿媛媛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责任编辑:耿媛媛_NJ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