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方达:习酒的品质伦理学

2017-08-17 19:52:04 来源: 网易酒香 举报
0

习酒的厂区,端坐于赤水河北岸,一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坡上。从河岸往上走,一共有365级阶梯,对应着一年的天数。前辈的设计者用这种方式提醒一代又一代的习酒人,每一天都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不断向上。

钟方达是习酒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中国白酒大师”,一个领导者,同时是一个顶级的匠人,对于阶梯的寓意,体悟殊深。他在习酒工作了30多年,经历风云变幻、起伏浮沉,对白酒这种深深嵌入中国人数千年精神发展史的特殊食品,越是了解,就越发虔诚与谦卑。

大约三十年前,钟方达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一位颇有地位的人士在台上侃侃而谈,预言在酒的低度化趋势下,洋酒攻城略地,20年后,中国白酒将会彻底消亡。

今日观之,“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30年风云变幻,万酒丛中,确实不乏昙花一现者、一蹶不振者,但那些走出动荡、回归最质朴的工匠精神和品质伦理的,则变得愈加闲庭信步,游刃有余。

习酒就是其中一品。在酒曲发酵的馨香中,钟方达娓娓道来,四个层次的习酒品质伦理体系,在他的叙述中渐次展开。

习酒公司总经理钟方达

诚意正心 敬天法祖

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中国人举杯相碰,庆相逢,伤离别,助诗兴,壮豪情,可以说,中国的文明史,与酒相伴相生。

然而具体到一种名酒,被认可,被热爱,被寄予深情,却并不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其中包含着对美酒的虔诚,无人得见却百折不回的天人修合。

1985年,年方弱冠的钟方达就职当时的习水酒厂。那时年产不过千吨,而酒厂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却耸然高踞,每天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者,来到小镇上住下,排着队等待买酒。

在1980年代那个还以介绍信为重要通行证的时代,钟方达怀揣习酒厂开具的介绍信,在国内处处都被待如上宾。进厂后不久他就被选派往天津学习深造,因为这一纸介绍信,和平饭店的经理都热情地请他吃饭,可谓亲如老友。

回忆当初,令他最为难忘的是这样的场景:酒厂经常会迎来一些曾经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血战沙场的将军,这些人精神抖擞、器宇轩昂,不畏山高路远,一定要到酒厂来看看。这些将军们曾在战场上,和士兵们一起以习水大曲慷慨壮行,然后冲锋陷阵,生死两由之。

在内心里,他对自己提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习酒(当时的主打产品为习水大曲)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

唯一的解释,就是品质。

以习酒的经验观之,酿酒首先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工作。人造一半天造一半,离开自然之力,人力无能为力,而有了天时地利但人力不到,同样与好酒无缘。

其次,酿酒也是一种无法自由奔放的工作。但凡好酒,必然都对传统工艺恭恭谨谨,用料必取其最精,时间必不可减损,流程把控丝毫不敢大意。

最后,酿酒还是一种“寂寞”的工作。酒厂位处边陲高山之中,按钟方达的回忆,他进厂之时从酒厂到贵阳,坐车也要两天,这意味着能在酒厂坚持工作的,必然是有志之士,非常人所能。就像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虽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但酿酒者的诚意和努力,还是会在酒的品质中得到回馈,善饮者舌尖一动,就知道其中有几分功夫。钟方达知道,人们对习酒的喜爱与尊敬,正是来自习酒人对酒的真诚。

这便是习酒品质伦理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对酿酒事业,必须诚意正心,敬天法祖。

习酒厂区

君子务本 本立道生

惟其心正、意诚,才能得天独厚,成就大国工匠。

钟方达1994年任习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在高级管理人员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3年,但他身上的匠人气质从未褪色。

对于习酒的品质信念,钟方达有一句概括性的表述:“酒还是那个酒,人也还是那个人。”

“我们都是按照传统的纯粮发酵的工艺来做酒,把工艺技术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尽管现在有很多新的仪器设备来对过程进行辅助,但始终还是人在主导,用味蕾来做最根本的评价。”

这就意味着,好酒总是周期长、成本高,而且产能有限。钟方达说,在市场好的时候,很多企业就会耐不住性子,时间不够的酒也卖出去了,有的甚至从其它酒厂收一点酒回来加到里面,囫囵销售。有一些企业仍嫌赚钱不够快,干脆加点酒精、香料,突破行业伦理底线。

而习酒和它所属的茅台集团,始终把工艺传承视为企业的生命。“但凡著名的酿酒企业,产品风格都是几十年不变的,区别只在于时间越长的就越陈,时间较短的酒就比较新。这主要得益于它连续不断地生产,车间里的小环境都是一样的,它的酿酒师、评酒师、勾调师、检验师等一系列的人才队伍都是稳定传承的,它库存里还有很多老酒,就这几条。”

“这几条说起来简单,但放眼全国又有几家酒厂能做到?其实很多企业都做不到,有的生产不稳定,打打停停,有的一发生变故人才就大量流失,有的把老酒卖光了,就再也做不出原来的味道。”

对于习酒人而言,苍天在上,君子慎独,这是志业的根本所在,容不得半点马虎,而这种传统,也正塑造了习酒人的职业荣耀感。所以,尽管经历过1990年代的市场化转轨的艰难与困惑,但习酒的核心人才队伍从未涣散。

“从50年代的邹定谦,到60年代的曾前德,再到80年代的陈星国,一直到我们这一代,是一个完整的传承过程。我们有很多人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甚至有的是几代人都没有离开过,比如曾前德老厂长的儿子曾凡君,现在就是分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所以习酒的风味,其实带着很浓重的个人印迹。这种个人印迹稍微有一点变化,酒的风格都会发生变化,故而维持人才队伍的稳定就至关紧要。”

钟方达说,习酒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一名工匠,企业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在习酒工作,人活得有尊严,所以在公司工作数十年的员工比比皆是。“以老带新”的接近传统学徒模式的传承体系,则将技艺与价值观绵延接续。

以酿造美酒为至高追求—这便是一代又一代习酒人的精神共同体意识的来源。而这里面包含的,就是习酒品质伦理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作为习酒人,须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设身处地 以人为本

孔子说,君子不器,君子行大道于天下。

君子是儒家的人格理想,仅仅成为一个大国工匠,还不足以趋近传统伦理语境下对君子的高要求。除了术业伦理,习酒人还必须具有更为普遍的人性伦理意识,而这点,便是儒家理论体系的核心—“仁”。

什么是“仁”,孔子的解释非常简洁:仁者,爱人。在采访中,钟方达自始至终强调这一点:习酒的员工,除了爱自己的事业,还要爱他人。

《弟子规》说:“泛爱众,而亲仁。”儒家主张的爱,与墨家的“爱无差等”、同等地爱任何人相区别,坚持一种有差序格局的同心圆理论。从你的家庭成员开始,到朋友,到更大的生活圈里的众人,就像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往外扩散,直至国家、天下。儒家主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强调了现实主义精神,只有力所能及,才能真正有力。

这种仁爱理论落实到习酒内部,就是要求员工关爱与自己发生间接联系的人们—习酒的消费者。

这样,习酒的品质伦理体系在逻辑上就一以贯之了。以此回味习酒筚路蓝缕的历史来路,也就有了认识论工具。

赤水河畔自古有美酒传世,但缺乏的是品牌与标准,习酒的崛起,是一个百折不挠地塑造品牌与标准的过程。1952年,仁怀县工业局委托茅台酒厂副厂长邹定谦,在黄荆坪买下一间民营作坊,创立酒厂;1958年“大跃进”席卷中国,酒厂停工,工人解散;1962年,曾前德、肖明清、蔡世昌拿着上级主管供销社支持的20元钱,重建酒厂,烤制小曲白酒;1965年,酒厂开始试制大曲酒,于次年功成,习水大曲一朝面世就名动四方。习酒的荣誉接踵而来,1984年被评为贵州省优质名酒,1989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93年被评为中国驰名白酒精品。作为酱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习酒还成为了中国酱香酒标准的起草企业。

回顾历史上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钟方达和每一位习酒人,都能感受到前辈们艰苦卓绝酿美酒的高贵精神,这也正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定义这种高贵,其核心便是“爱人”,在最根本的层面上,这一切努力都指向一个事实—他们让消费者喝上了高品质的美酒,在酒与生活无法分离的情境下,品质便成为人文关怀的最好载体。

钟方达说:“做酒就是做人,习酒要做酒中君子,要让每个经销商和消费者一提到习酒就放心,就安心。”

放心、安心,不意味着可以畅饮无度。钟方达对传统文化领会颇深,他认为,中国人碰杯的习惯其实源自一种讲究节制的礼仪,而不是恣意放纵的表征。孔子对于饮酒之度,标准明确—“唯酒无量,不及乱”,因此钟方达但凡与人说起酒,都要强调自己“爱酒而不酗酒”,每每在公共场合,他也要提醒人们“喝得好喝得少”。

始终保持仪容端庄不逾矩,是君子的基本操持。另一方面,所饮之酒再好,适度则为药,无度则伤身,至少会误事。钟方达认为,造酒者必须担负树立人们正确的饮酒态度的任务,才能泛爱亲仁。

“仁”,是“二人”,是人与人的相处原则。于是,就来到了习酒品质伦理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对待消费者,应当设身处地,以人为本。

士当弘毅 任重道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里的这句话,因为恰如其分,而成为了习酒的精神信仰,在张德芹、钟方达等习酒的领导者们看来,前半句概括了习酒的历史与传承,后半句则提出了明确的社会关切。在企业内部,结合历史与未来,习酒传承超过一甲子的集体价值观被正式提炼为“君品文化”。

君子品格中最为激励人心的一重,是以天下为己任。

2006年,习酒启动“我的大学”公益助学项目,11年来投入近1亿元,资助了1万多名贫困学子完成大学梦。而早在1980年代后期,习水酒厂就在习水县地势最高的乡村里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此外,习酒自办的消防队,还一直给周边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不过钟方达很少会对人提起这些善举,他认为,一个企业真正的大爱,就是把企业经营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楚,习酒发展得好,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能生活得好。”

其言虽简,却正是习酒的品质伦理体系整体上的源流依托。

如今,习酒每年向国家缴纳十几亿元的税收,占习水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习酒养活着4000多名员工,大部分是当地人,等于给4000多个山区家庭提供了生活来源;周边有2万多名农民在向习酒提供粮食,生活在只能出产高粱的贫瘠土地上的老百姓赖以获得收入;还有上游包装材料生产商,少说也有数万人。

“就拿粮食收购来说吧,高粱并不好吃,如果酒厂不生产了,高粱就会退出种植,那些山地就会荒芜。可以种植水稻的土地非常有限,老百姓就无法摆脱贫困,甚至无法实现温饱。而因为有酒厂,不但高粱能卖一个好价钱,我们还以两三千元一吨的价格收购稻谷壳用来辅助发酵,对农民来说,他们出产的一切东西都有价值了。”

对于习酒人而言,这是一个每日“三省吾身”的沉甸甸的使命感。所以钟方达说,把企业经营好,才是他们更重要的任务,大道无言,社会责任自在其中。至此,习酒的品质伦理体系来到了第四个层次:社会担当上,牢记“士当弘毅,任重道远”。

时至今日,习酒的品质伦理,已经成为这家企业的无形化育体系,虽非实体,却无处不在,正如孔子对“天”的描述:天何言哉,四时序焉,百物生焉。概而言之,这一化育体系,就是在习酒公司既有的 “君品文化”价值体系的统领之下,坚持高于国家标准的质量要求,以给消费者提供完美享受为集体感召,无论原料生产供应、产品酿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品牌营销传播、社会责任担当,都统一在“真善美”的人性追寻当中。

“君品文化”,其道不孤。习酒窖藏系列,2016年销售超过20亿元,而整体营收上,也将很快达到50亿元,社会正在以舌尖投票,回应习酒思接千载的情怀与担当。

张远翔 本文来源:网易酒香 责任编辑:张远翔_NJ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