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酒缺领军品牌 有好酒无名酒成附属

2013-07-18 17:50:50 来源: 网易 举报
0

东北白酒缺乏领军品牌,为推广优质粮食基地,当地政府积极招商“迎娶”外来品牌,使得当地酒企的竞争环境更为恶化。长此下去,东北白酒板块会逐渐褪去品牌特色,沦为川酒、鄂酒、苏酒、徽酒的附属品。

东北白酒缺乏领军品牌,为推广优质粮食基地,当地政府积极招商“迎娶”外来品牌,使得当地酒企的竞争环境更为恶化。长此下去,东北白酒板块会逐渐褪去品牌特色,沦为川酒、鄂酒、苏酒、徽酒的附属品。

辽宁阜新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最近有些纠结。

早些时候,市场有消息称,白酒龙头企业四川五粮液集团拟收购辽宁三沟酒业,双方合作已经处于资产评估阶段。目前双方处于边资产评估边谈判阶段,合作方式包括控股和全资收购都有可能,但控股可能性更大。

随后,五粮液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做了澄清,否认洽购三沟酒业。五粮液方面称,“公司与国内同行沟通接触较多,不存在上述事情。”

也许,事情真的像之前有媒体报道的那样,“五粮液董事长总经理都已去三沟酒业沟通过”,虽然仅仅是“去过”,三沟酒业的高层就坐不住了。

此事是真也好,是假也罢,至少我们能看到一点,东北本土白酒企业真的是着急了。

抢粮食,抢市场,抢企业

三沟酒业官网称,始建于1862年的辽宁阜新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纯粮酿造生产白酒基地。东北酒行业权威人士证实,作为辽宁省白酒行业首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和东北老牌白酒企业年销售额的前三名,三沟酒业在东北已算优势白酒企业。近年来,三沟酒业的品牌影响力、白酒销量、销售收入和纳税数额均位居辽宁省同行业的第一名。

但据熟悉东北白酒行业的业内人士介绍,这个第一名,在2011年的销售收入只有5亿多元,去年整个辽宁省75家白酒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也仅有138.74亿元。

放大到整个东北市场,2011年,吉林省67家白酒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8.4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62亿元;黑龙江省32家白酒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3.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2亿元。东北三省的白酒合计总产量虽然已占到全国白酒总产量的近13%,但是,东北三省的白酒合计实现销售收入只有241.41亿元,仅占全国白酒行业总量(3746.67亿元)的6.44%;三省合计利润总额则更低,仅仅有14.27亿元,占全国白酒利润总额571.59亿元的2.50%。

对比看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更加严重的是,更多的省外白酒企业开始加速对东北酒类资源的抢夺。

4月10日,汾酒集团按照公司《2011~2012年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全产业链战略布局部署,成立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粮公司由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与吉林省大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连绿园有限公司、山西沁县晋汾高粱开发公司、汾阳九源科技有限公司、汾阳市杏花粮站、兰州隆丰物流有限公司、祁县古县粮油管理站共同合作发起。其中,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1%,其他7家合作方的共同出资占注册资本的49%。

这是汾酒集团实现“全产业链企业”的举措之一,也标志着其“后向一体化”战略的落地生根。而看重东北优质粮食资源的显然不仅仅是汾酒一家。

今年7月22日,稻花香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蔡开云与黑龙江省尚志市市长迟宝旭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稻花香集团投资建设黑龙江稻花香产业园,计划总投资3亿元,2012年底前完成灌装生产线安装,2013年全面竣工。项目竣工后,稻花香产业园将成为具有2万千升白酒生产能力和集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项目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

同样来自湖北的白酒企业枝江酒业也在今年将触角伸到了东北,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红星代表投资方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绥化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合作共同开发黑龙江绥化枝江酒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千升白酒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

据悉,湖北枝江酒业为绥化市专门打造的“福绥”系列已试产并上市销售。对于未来的发展空间,蒋红星表示,争取用3年~5年时间,使绥化枝江酒业公司年产值达到4亿元,创造就业岗位800个,上缴税收5000万元,将福绥酒打造为黑龙江第一白酒品牌。争取经过5年~8年的努力,使绥化枝江年产值达到8亿元~10亿元,为绥化新创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显然,这些外来的企业正在逐步地打造自己的“本土化”面孔,以尽快地让自己“入乡随俗”。

事实上,除了看重东北地区优质的粮食资源外,无论是汾酒、稻花香、枝江还是之前就已经大施拳脚的华泽集团,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抢市场。

粗略统计,只有1亿952万人口(仅与一个山东省相当)的东北三省,其白酒市场容量近300亿元,市场容量可谓不小。尽管市场容量较大,但东北市场的地产酒比较薄弱,且基本集中在低端,这也为外地酒尤其是名酒企业的进入提供了空间和动力。

于是,从2011年开始,汾酒、泸州老窖、洋河和古井贡为代表的白酒企业纷纷开始加紧在东北市场的布局。

以洋河在吉林省为例,2011年,洋河在吉林省拿走了2个亿的销售额,而2012年则要完成4个亿的销售目标。在2012年,泸州老窖为抢占东北市场专门联合北京和君咨询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家酒类销售有限公司泸州老窖柒泉和君东北酒类销售公司。

而后来者稻花香更是制定了详细的东北市场战略规划:到2013年底,稻花香将初步完成对东北各地级市的招商,并将分销渠道构建到县一级市场,黑龙江省内终端网点达到5000家。2020年前,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到整个东北地区,同时培育出5000万级以上核心经销商2家~5家、1000万级以上核心经销商10家~20家、500万级以上经销商50家以上。

粮食资源被抢,市场空间被占,剩下的本土白酒企业出路在哪里?

受经济大环境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的影响,白酒行业的高景气度已经不再,现在就连茅台都面临着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未来的增长空间由此可见一斑。

此时,行业的并购整合也许就是另外一剂良药。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就在多个场合表示,“五粮液要兼并重组、收购整合各地白酒企业”。

所以,当碰上在东北考察市场的五粮液高层时,三沟酒业就像“瞌睡遇到了枕头”,积极地表达出了“要嫁人的冲动”。

而经历了“抢粮食、抢市场、抢企业”之后的东北白酒板块还剩下什么呢?

东北板块渐成附属

早期的东北属于酿酒行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依靠着优越的酿造环境和优质的粮食资源,东北白酒业出现了很多的白酒品牌。黑龙江的北大仓、玉泉、富裕老窖,吉林的榆树钱、洮南香、洮儿河、大泉源,辽宁的三沟、老龙口、铁刹山、凤城老窖等品牌都在东北本地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品牌建设方面,东三省的骨干品牌都已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荣誉,一些品牌甚至获得了地理标志并成为原产地保护产品。在文化打造方面,富裕老窖、大泉源、铁刹山、老龙口等白酒企业都建设了规模不等的酒文化博物馆。

而全国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仅有十几家白酒企业中,东北占两席:老龙口、大泉源。

但显然,这些还都远远不够。

东北地区白酒行业的产品档次、盈利水平、市场份额和企业的营销模式等都需要创新改进,而三沟酒业恰是东北酒企的一个缩影。

这个拥有多个系列产品以及原酒生产基地、高蛋白饲料、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和瓶盖生产厂等项目,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酒企已经无心恋战,剩下的就是想“卖一个好价钱了”。

“老大”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小兄弟们了”。

“只知道低头走路,不知道抬头看天;只担心脚下的石头,没有注意天上可能会飘落的雨雪和冰雹。这应该是目前东北本土白酒企业的通病。”研究东北白酒多年的《华夏酒报》东北事业部主任赵禹表示。在他看来,东北白酒沦落至此的原因更多地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小富即安,目光短浅是他们的宿命。”

东北白酒缺乏领军品牌,“有好酒无名酒”,缺营销,更缺战略,大多数企业过于注重眼前的得失,缺乏理想和抱负。

随着白酒行业结构的调整及白酒企业在地方经济中地位的逐渐凸显,白酒行业在很多省市区域受到了较大的重视和扶持。

贵州提出了组建“大茅台集团”战略;四川在继续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江苏的苏酒集团正在兴起;而安徽省政府正在悄然组建白酒事业局,以加强对省内企业的监管和扶持;河南的杜康也在引领着豫酒的复兴,2012年销售额将突破15亿元。

反观东北酒板块,面对外来品牌的大举入侵却是更加畏首畏尾。更为尴尬的是,因为受本土区域白酒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也片面造成了当地政府主动“走出去”———吉林省的德惠市、榆树市,黑龙江省的绥化市、肇东市等地方政府领导频繁到四川、贵州等酒业发达地区考察,吸引更多酒企来东北投资。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怪圈,本土企业不强势,为了将本地优质粮食基地向外推广,当地政府就积极招商引进外来白酒企业,外来品牌会逐渐占据了东北当地的优质市场资源。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北酒的竞争,本土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化。

长此下去,东北白酒板块会逐渐地失去自己的品牌个性和特色文化,逐渐沦为了其他区域品牌的酿酒基地和生产车间,成为川酒、鄂酒或者苏酒、徽酒的附属品。

这样的结局,北大仓、富裕老窖,洮南香、洮儿河、大泉源,三沟、老龙口、铁刹山、凤城老窖(黑龙江的玉泉、吉林的榆树钱已被华泽集团收购)等东北的名酒,你们愿意吗?

戴戴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